第(3/3)頁 當然,表面上還是笑呵呵的詢問了一番。 通山有兩個鐵匠,這倆人薛禮都想江州來,不過方哲搖頭拒絕了。 總得給他們留下來點兒,城市要重建,自用的東西能自己造還是更好一些。 自有討論了一陣,眼瞅著就到飯點兒了。 方哲招呼大家去食堂吃飯。 所謂的食堂,就是給復興軍準備伙食的大灶。 方哲每天都在這混吃混喝。 還別說,這大灶真就是整個府城吃的最好的地方。 畢竟復興軍操練強度大,所以隔三差五能吃上點兒肉蛋。 幾位鄂州的大人對于這頓便飯也是非常滿意。 他們本地的伙食還比不上江州城,特別是蒲圻和通山,這倆地方天天就只能喝點兒稠粥。 即便是兩位縣令,伙食也沒好到哪去。 看著狼吞虎咽的張高遠和周坤,方哲笑道:“慢慢吃,不限量供應。” “諸位大人,正如王爺所說,今年的日子是最難過的。” “只要堅持到秋收,一切就會好起來。” “各位大人,各縣物資、糧草之事你們還要自己上心。” “周邊各府縣廢墟多的是,總能搞出一些糧食,不要拘泥于自己那點兒地方。” 方哲這話是勸大家走出去,這一點王然早就和他們說過了。 沿江的嘉魚、鄂州、黃石都各自開展了江北探索,多多少少能解決一些補給問題。 通城和蒲圻卻是交通不便,而且局勢剛穩定下來,要走出去,還需要點兒時間。 不過有了方哲和王然的提點,他們已經打算回去就重點組織民壯擴大搜尋范圍了。 吃過了飯,下午鄂州考察團又參觀了畜牧飼養基地和水力工坊。 一行人對于宋揚改良的鍘草機又是一陣贊嘆,并且跟方哲要了鍘草機和水力機械的圖紙。 方哲這幾日正在江州各縣推廣水力機械,本打算過些日子就給王然送一些圖紙去。 這回他們自己來,正好給他們人手一份。 最后他們又在江州府城周邊看了看農業生產工作,對于護田隊也給出了很高的評價。 到這時,鄂州考察團已經把江州的工農軍政全都看了一遍。 除了羨慕就是感慨,也讓眾人生出了比試的心思。 各位大人們暗暗下定決心,回去以后也要把自己的地盤,發展的和江州一樣。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