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聊完了鄉村工作,宋揚又說起政務的事情。 之前因為方哲得了傷寒瘟疫,新城營地的所有事務都由于明管著。 但于明始終是個武將,他的特長并不是治理民生。 能將新城管理到現在的程度,已經讓他費勁心力。 宋揚出巡回來后,于明不止一次和他提起要把民治交給方哲。 “下官明白。但是下官就怕事情多了……”方哲有些猶豫。 他畢竟沒有主政經驗,不像其他幾個縣令,都是老油條。 就連張恒都是當地有名望的地主豪紳。 “又不是讓你一個人管所有事情!” “那些縣令知府們不也有縣丞主簿之類的佐官幫襯。” “這樣吧。你挑幾個不錯的人來幫你。” 關于人才的短缺的問題,一直困擾著宋揚。 不然他也不用揪著于明方哲倆人使勁用。 “百姓們大多不識字,實在是不堪用啊。”方哲有些為難道。 大乾朝的平民識字率著實太低了。 當個打雜小吏還行,管政務終究差了些。 宋揚一聽識字,立刻說道: “說到識字,本王剛才就在想這個事兒。” “這幾天你把所有六歲以上,十四歲以下的孩子情況統計一下。” “現在世道基本穩定下來,學堂要辦起來了。” “另外,對于那些成年人,想要學認字的也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。” “本王打算辦個夜校,百姓們下工以后可以到夜校認字。” “也不求他們做文章,只要能識文斷字即可。” “既然百姓們不識字,咱們就要培養他們識字嘛。” 關于開始學校和夜校,方哲也沒啥意見。 之前趙文斌的出逃,將府城的讀書人全都帶走了。 剩下的人即便認字,也不是正路子教出來的,大多是一知半解。 為了以后的發展,是該重新培養一批讀書人了。 宋揚又和方哲討論了一番關于學校的事情。 最終定下由宋揚、方哲以及魏南領銜,其他識字的成人輪流授課。 說到魏南,他算是衛軍之中最有學問的一個。 雖然僅限于衛軍之中,但識文斷字不在話下。 聊完了教育,宋揚突然說道: “唉?對了,讓魏南去幫你吧,這小子不是正好也識字來著?”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