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“你還會為子孫后代的生計而焦慮嗎?” 宋揚回過頭看向張恒問道。 聽了宋揚的話,張恒神色漸漸沉穩下來。 他又一次站起身,抱拳對宋揚說道: “學生悟了。學生愿意陪著王爺去廣闊的天地看看!” 天地這么大,還考慮什么子孫后代。 土地多的是,大乾分完了,就出去分嘛。 才一成不到! 就算一百輩子以后,能不能將全世界分完還不一定呢! 說到這里,宋揚還要感謝一下這個世界的歷史。 歷史上少了秦皇漢武,春秋戰國時期最后也是完成了大一統。 沒了大漢朝,也就沒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那場變革。 雖然最后儒家思想依舊占據了世間主流。 但他們并不是完全沒有競爭的對手。 統治者們經常會利用這些競爭,讓儒家學者時刻保持這一份警惕。 這個時代的儒家學者,與先秦時代有五分相像。 為了壓制其他流派,儒家的君子六藝可沒有落下。 因此,在開拓性上,不是宋揚原本那個時代同時期能比擬的。 任何保守,都源于認知的不足。 當眼界開闊的,想法自然也就開闊了。 “張恒啊。你先回去,好好想想本王的話。” “過幾天江州各縣的主要行政長官會來府城開會。” “你心中所想的關于土地的政策,本王會拿到明面上來討論。” “到時候你也來參會,大家各抒己見嘛。” “你若是想通了,本王就讓你做彭澤縣令。” 宋揚開誠布公的說道。 和張恒說了這么多,無非是想嘗試著拉攏一部分開明地主階級。 這樣也能為他以后擴大勢力范圍,遇到這些地主時階級減輕阻力。 宋揚的話讓張恒心中感慨良多,他的確需要一些時間細細思考。 剛才所說,也不過是一時上頭罷了。 這會兒平靜了下來,張恒又恢復了最開始的從容神態。 “那學生就告退了。王爺之言,學生定會細細考慮。” “至于那個會,既然王爺讓學生參會,學生一定會到。”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