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“我們已經找到了數據的規律,可以確定發現了特殊的輻射點,按照計算來說應該是一種低強度,低頻率波動的特殊輻射波。” “從數據上來看,輻射波的強度并不弱,應該可以制造出設備,進行準確的測定。” “所以下一步工作,就是對于這種輻射進行詳細的測定。” 沈會明聽罷也非常的驚訝,他還以為工作需要持續很久,沒有想到這么快就完成了數據分析。 他認真道,“王院士,我要看看結果,然后對于數據和實驗進行仔細對比分析。” “沒問題。” 沈會明很快看了結果。 他就是專門做輻射測定實驗的,仔細看了凸點的規律性數據以后,就差不多了解了具體的波段區間。 下一步工作就是進行詳細測定了。 測定的數據包括輻射的頻率、強度,甚至是波形,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特殊特性。 只要能夠成功的鎖定輻射頻段區域,就能夠針對制造直接檢測設備,從而進行直接性的測定。 王浩特別提醒了一句,“你在研究的時候要注意一點,我們所測定的數據是常規輻射波,但常規的輻射波也有可能是一階波的散射。” “如果出現什么數據問題,一定要告訴我。” 當有了足夠多的數據以后,計算就能夠精確的更詳細的區間,后續的測定工作就會非常的順利。 大概過了一個星期左右,沈會明團隊已經測定到了足夠多的數據。 在把數據提交上來以后,王浩帶著研究組就一起進行分析,首先是把新物理發現的可信度提升到了5σ。 之后又對新數據進行了詳細的計算。 研究組所有人都參與了計算工作,最終也得到了輻射波的具體的頻率、波長等數據,王浩召開了一次總結會議,確定把新型的輻射波稱之為‘空間微波’,簡稱空間‘s波’。 接下來就交代了下一步的工作,沈會明團隊負責s波檢測設備的研究。 再下一步,則是利用s波檢測設備輔助研究引力場技術。 如果所制造出的s波檢測設備的精度足夠高,就可以分區域進行詳細的測定來判斷s波的具體來源,以此就能夠確定引力場設備底層構架具體是哪一部分發揮作用。 這是整體的研究路線。 王浩倒是覺得s波的研究,主要還是為理論提供支持,至于引力場技術的研究,s波設備后續會發生作用。 現在沒有太大的用處。 在純技術的研究領域上,他完全可以自己帶領團隊一步一步的去探索。 在對于s波有了充分的了解以后,引力場技術研究任務的靈感值也提升了很多。 【任務三】 【研究項目名稱:以β-cwy-137為基礎提升引力場強度。】 【靈感值:91。】 靈感值達到了91點,距離100點已經不遠了。 他們可以只圍繞設備底層構架來進行研究,方法就是提出各種方案去進行分析。 現在設備的底層構架依舊非常復雜,但拿掉了中心的三個模塊以后,應可以確定起作用的是兩側互相對應的同向電流。 以此為基礎進行研究,方向已經非常明確了。 研究組的主要研究模式回歸常態,王浩開始不斷的召開研究討論會議,讓每個人提出底層構架改善方案。 然后,慢慢進行完善。 當研究方式回歸常規模式以后,也讓好多參與研究的人心態發生了轉變。 比如,何毅。 何毅的臉上重新帶上了笑容,他覺得非常適應王浩這種研究方式。 這個模式就感覺技術很快就要提升了。 錢宏宇的心態截然不同。 他對于王浩的研究方式是一頭霧水,很多時候確定一項底層構架的改變,好像就是王浩一個人做決定。 至于為什么這樣去改變,根本就沒有清晰的解釋了。 錢宏宇頓時又出現了迷茫。 這樣,真的行嗎? 討論會召開了一次又一次,做出各種各樣的分析,但不進行直接性的實驗研究,真的能提升技術嗎?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