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在確定要返回西海大學以后,王浩就開始安排光壓發動機試驗基地的工作。 現在基地里有兩個項目,一個是光壓發動機的實驗和完善,另一個是空天母艦的初步設計,也就是對整體外觀、構架進行設計。 相對來說,前者比較重要。 空天母艦的設計工作也只是剛剛開始而已,即便是拖一陣子也沒有問題,他們只要保證在光壓發動機性態穩定,并可以進入太空之前,能夠完成設計就可以了。 有了航天局的全力支持,再加上一階材料帶來的材料學蓬勃發展,空天母艦的設計以及后續研究,并沒有不可解決的技術難題。 光壓發動機的完善工作,主要針對第一次起降測試發現的問題展開。 這些問題集中在兩個方面,一方面就是材料,另一方面就是電子系統。 其中有一個問題比較突出,激發推進裝置后半段材料出現了微小裂紋,會直接影響到材料的壽命,進而影響到激發推進裝置的性能。 王浩去了曹東明的研究組,詢問一下尋找替代材料的進展。 “很難啊!” 曹東明道,“我們所用的材料已經是最先進的了,想尋找替代材料,就必須有新的成果。” “航空材料院有個項目專門針對這種材料進行的,我們之間有合作,但短時間內不太可能有大的進展。” “不過我和其他組討論了一下,認為還是有解決方案的,一共有三個方法,第一種方法就是更換性能更好的材料。” “第二個方法就是更換設計,把激發推進裝置后半段設計成錐形的出口,對材料的壓力就會大大減小,但問題就在于這樣的設計會降低動力,發動機初步啟動的時候,就需要制造出更高的溫度和壓力。” 王浩點頭道,“我也想過這種方案。錐形出口,動力需求會增加兩個點以上,如果材料能解決問題,最好是不要碰設計,我們可以在內層再添加一個錐形出口的安全保障,也就是說,外層通道出了問題,就可以讓通道的材料自動脫落,就會形成全新的錐形出口。” 曹東明聽的眼前一亮,“原來是這樣,我們還討論過這個方案,王院士你早就想到了。” 王浩點頭,“第三種方案呢?” “完善設計。” 曹東明道,“我們和孟教授的組談過,激發推進裝置的后半段材料,之所以會承受很大的壓力,就在于前半段的設計中,有很多折面通道會讓光線逸散,會讓一階光波快速發生降級現象。” “一階光波的降階,也是通道承受壓力的原因之一,孟教授認為可以改善設計,減少折面通道的數量,就會讓通道承受的壓力降低……” 王浩仔細聽著,肯定的點頭道,“這個想法很不錯。讓孟教授拿出一個方案,等我回來以后一起研究一下。” “王院士,你要離開?”曹東明不解的問道。 “去一趟西海大學,有一個研究要看一下。”王浩簡單說道,“大概要半個月以上吧,可能時間會更久。到時候,有什么問題再聯系我。” “好吧。” 王浩關注了一下曹東明團隊的工作以后,又去了一趟王東院的電子信息組。 王東院士的電子信息組,專門負責發動機的電子控制系統,后續還會負責空天母艦的電子系統研發工作,而他們現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檢測、修復bug。 電子系統要經過非常繁雜的檢測,需要模擬各種特殊環境,盡量降低出現bug的可能。 這項工作是持久性的。 王浩關注的是發動機的應激系統,也就是在電子系統出現問題,影響到了發動機運行以后,系統底層會自動化進行的應激處理,也可以理解為安全保障體系。 “如果電子系統出現了故障,影響到了發動機的運行,同時供電設備斷開,我們的設定就是啟用超導電池,讓發動機維持最低能量供給,并自動化的進行故障檢測。” “同時,系統還配備了手動管理模式,可以人為控制加大功率或降低功率。” “如果出現發動機出現物理性的破壞,我們也考慮了三種應激模式,比如,電子系統會有三個單獨運行的服務器,分布在發動機的……” 王東院士說的非常專業。 王浩聽的頻頻點頭,心里贊嘆著不愧是軍方機構出來的電子專家,已經考慮到發動機被物理破壞,導致一部分手段的特殊情況。 在離開實驗基地的前一天,王浩找到了沉浸于空天母艦外觀設計研究的保羅菲爾-瓊斯,并說起自己要回一趟西海大學,何毅的實驗有新發現。 他是想帶保羅菲爾-瓊斯一起回去。 何毅的實驗發現很可能是新的物理現象,就需要研究一些底層的理論邏輯,保羅菲爾-瓊斯是理論組的干將,肯定會發揮一定的作用。 保羅菲爾-瓊斯直接拒絕了,“我可不回去。不管什么新物理還是老物理,哪有現在的工作重要?我們可是在設計空天母艦!” 他停了一下繼續道,“其他組都很認真。如果我現在回西海,再回來審核設計,我們組一定會被淘汰。那種完美的設計,暫時就沒有希望了……” 王浩用力抿了抿嘴,再問了一句,“你確定不回去嗎?” “非常確定!” “好吧~~~” 王浩發現自己無法說服保羅菲爾-瓊斯,干脆也就放棄了,他總不能說‘一定選用你們的設計’,否則就根本無法說服對方跟自己回去。 最終,王浩帶著陳蒙檬一起回了西海,心里想著,再加上海倫、黃振以及臨時調回來的丁志強,也足夠研究一個全新的問題了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