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陳永帥愣愣的聽著,馬上問道,“在宇宙中航行就不需要減重嗎?光壓發動機,是能夠提供足夠動力讓飛船接近光速的,那么加速就是個問題,減重以后,加速度就會變快……” “理論上是這樣。” 保羅菲爾-瓊斯認可陳永帥的說法,隨后繼續道,“但實際上,必須考慮一個問題,人體的承受能力。” “即便是發動機的動力充足,設計必須考慮人體的承受能力。” “如果建造好了飛船,上面肯定會有一些身體贏弱的科學家,而不都是經過特殊訓練的宇航員。” 他的話音很平淡。 陳永帥上下打量著保羅菲爾-瓊斯,總感覺對方說的就是他自己,保羅菲爾-瓊斯完全符合‘身體贏弱的科學家’標準。 保羅菲爾-瓊斯繼續道,“所以加速承壓最好不要超過2g,最高也不能超過3g。” “這就是限制啊!” 他感嘆道,“我們能制造充足的動力,卻還要想辦法限制性能。所以我最初才說,120米直徑的凹面反射鏡已經足夠了。” 人體的承受能力,是航天領域一個很大的限制。 人體對加速度的承載力是有限的,一般來說,人體承受的最高承載力都在10g左右,是出現在早期的宇航員。 當時的宇航設備非常落后,火箭的加速度卻很大,火箭起飛之后的三十秒之內,加速度承載就會達到10g。 現在的火箭技術已經相對完善,當火箭升空以后,宇航員的平均承載力大概在3g左右。 這已經很高了。 保羅菲爾-瓊斯繼續感嘆,“當真正研究航天飛船,才發現有這么多技術的限制。” “最初,我還想著依靠光壓發動機,能讓宇宙飛船在短時間內加速到接近光速……” “如果只是30米的加速度,到光速就需要近一百萬秒,十幾天時間……” 他的話音里充滿了遺憾。 陳永帥沒有關心保羅菲爾-瓊斯的心情,他很認真的看著圖紙上的內容,發現自己的提問被完美的解釋了。 “好像是沒什么問題……” 他想著。 然后轉過頭又繼續看起來光壓發動機,也針對一些部分的框架設計問題挨個進行詢問。 保羅菲爾-瓊斯非常有耐心的做解答。 這主要是因為,他知道陳永帥關系到‘設計組人員調配’的問題。 研究組都是理論物理學家,他們做發動機框架設計沒問題,但牽扯到細節上的技術、材料、電路等問題,肯定需要各領域的專業人士了。 為了光壓發動機的研究,保羅菲爾-瓊斯認為值得‘犧牲’一下自己,好好的給這位來訪官員解釋技術問題。 …… 陳永帥仔細了解了光壓發動機的設計,和保羅菲爾-瓊斯閑談的過程中,說出了心里的每一個疑問。 隨后,他見到了王浩。 對于光壓發動機的研究,王浩是非常有信心的,他直接說到了設計組組建工作,“我們需要各領域的人才,尤其是材料和航天。” “最好是航天局的一些年輕尖端人才。材料也非常重要,最好是航空航天材料領域的研發組專家。” “陳老師,沒問題吧?” 面對王浩的直接詢問,陳永帥還能說什么? 他只能肯定的點頭。 下午。 陳永帥急趕著回去,保羅菲爾-瓊斯和丁志強一起,把他送到了西海大學的門口,也難得展現出了熱情。 保羅菲爾-瓊斯很少有朋友,他和陳永帥聊得還不錯,就覺得可以發揮在那一下朋友關系,甚至說出了對未來的暢想。 “我已經和王浩商量好了。” “等飛船建造好以后,我就擔任副艦長,到時候,可以稱呼我為保羅菲爾-瓊斯副艦長!” “還有我……” 丁志強弱弱的為自己爭取權益,“丁志強,副艦長!” 陳永帥好笑的說道,“那我呢?” “你?” “理論上,副艦長不能超過三個。”保羅菲爾-瓊斯仔細想了一下,“要么你以副艦長的助手,或者……朋友的身份上船?” “……” 陳永帥感覺無言以對。 作為科技部門的一名高級官員,他無論去哪里都是被圍在中心的,到保羅菲爾-瓊斯這里…… 助手? 陳永帥帶著怪異的心情,乘坐飛機返回了科研部門,路上的時候就思考著光壓發動機、宇宙飛船的設計問題。 他發現自己找不出什么問題,而且也非常期待發動機以及飛船的制造。 “確實沒問題呀。”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