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“如果換做是我,一定多留一個星期,這種成果啊……攻克了這個問題,核聚變的研究能進入下一階段了吧?” 楊軍好笑的搖頭,“所以你不是王院士啊!” “什么意思?” 其他人也都看過來。 楊軍道,“你們啊,對王院士還是不了解。在看待研究的問題上,我們的時間觀念是不一樣的。” “你們覺得一個月時間很短,但王院士是覺得很長,而且他明顯不喜歡材料研究。” “至于成果……” “你們覺得王院士,會在乎這個成果嗎?” 一群人被問住了。 他們仔細想想覺得很有道理,最頂尖材料的研究成果,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,但換做是王浩根本就不在乎。 在研究過程中使用的基本材料,包括β鐵、α鎢、α硅、α氫……等等,都是王浩帶領團隊研究出來的,最后的致密材料制造過程,也是王浩的湮滅力場實驗組完成的。 現在的成果也只是應用材料研究。 王浩則是研究新元素、新物質以及新技術,做的都是國際最尖端科學領域的工作。 只能說,他們和王浩的差距太大,根本不在一個次元級別上。 …… 抗中子沖擊的抗壓隔熱材料,就是核聚變設計的材料難關中,難度最高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研究。 半個月以后,金屬材料實驗室基本確定‘β鐵鎢-003’符合要求。 之所以說‘基本確定’,是因為后續還要做檢測,材料壽命的檢測可不是半個月能完成的。 他們必須持續性的給與壓力,來測定‘β鐵鎢-003’的承受力和使用壽命。 這關系到點火持續時間。 雖然核聚變設備可以‘熄火暫停’,中途也肯定有‘填裝材料’等方面的需求,但內層隔熱材料更換可不容易。 那不是暫停幾天能完成的。 不管怎么說,‘β鐵鎢-003’最低也能成為‘內層材料的解決方案’,到此材料方向的大難關都被攻克,剩下的一些小的材料需求,都是可以替代解決的,研究也相對容易一些。 當研究成果向上提交后,徐老師馬上就聯系了王浩,談了一下核聚變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問題。 然后,帶著復雜的心情嘆了口氣,“終于到了這一天!” 他指的是核聚變研究進入制造階段。 徐老師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天,因為王浩的團隊提供了太多高端材料和技術,只要正常研究下去,很大希望能解決各種材料難關。 現在只是比預計有些提前。 或許主要原因還是王浩親自參與了研究,否則‘抗中子沖擊的抗壓隔熱材料’還要等待很久。 下一步工作就復雜了。 核聚變設計階段已經可以收尾,后續就可以開始討論制造的問題,而制造牽扯的因素實在太多了。 他們要需要籌備大型的會議。 很多領域的人士都要參會去討論核聚變設備的制造,他們的計劃是準備依靠核聚變設備建造發電站。 這是一般路線。 如果是建造發電站,就不用限制設備的大小,占地面積再大也可以接受,要求自然就低了很多。 但是,建造發電站也有很多問題。 比如,在哪里見到發電站?建造好以后,替代哪些發電廠?后續的設備調試、實驗,會不會造成影響? 另外,預期投入是多少?如何籌集資金? 整個建造過程中,有哪些機構、工廠參與,保密問題如何解決,有哪些研發機構參與…… 等等。 這里面的問題實在太多,太復雜了。 (本章完) 。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