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宇宙之浩瀚,無邊無垠。 與之相比,地球和人類實在是太渺小了。 在現有的物理基礎之下,想要進行宇宙旅行是不可能的事情。 比如,太陽系內最遠的行星,海王星,和地球的平均距離在45億公里左右,如此遠的距離,即便是光速前進也需要五到六個小時。 事實上,想要走出太陽系都是非常困難的。 太陽系外圍的奧特星云半徑約為一光年左右,也就是說,想要離開太陽系,就必須走出一光年的距離。 當走出太陽系以后,旅途也只是剛剛開始。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馬α-ab,他們距離地球約為4.37光年,已被稱為半人馬做a星和半人馬座b星。 當進行銀河系內的旅行時,所跨越的距離就要以‘千光年’、‘萬光年’作單位。 比如,銀河系的半徑為10萬光年。 和銀河系距離最近的麥哲倫大星云,距離地球大概有16萬光年左右,最近的漩渦星系仙女座,距離則為220萬光年。 一光年,約為9萬5000億公里。 如果宇宙飛船的速度是以公里為單位,想完成這些距離的航行顯然是不切實際的。 所以要進行宇宙旅行,速度最低也要以‘光年’為單位。 但問題在于,速度存在光速上限。 這里必須談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,相對論認為任何物體的速度都不可能突破光速。 常規邏輯來講,宇宙飛船不斷的加速,比如,加速度為一萬公里/平方秒,30秒后就能達到光速。 實際上并非如此,因為速度和時間相關聯。 簡單理解,速度越快、時間越慢。 從狹義相對論的角度來看,速度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,就會感覺時間在減慢,周圍的人和物體看起來很慢,甚至固定不動。 這是因為時間和空間被統一為時空。 時空,是相對的。 因此,在相對運動的參考系中,時間和空間也會相對的變化。 這就是所謂的‘時間膨脹效應’,是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之一,而越是接近光速,速度變慢的效應就越高。 所以帶質量的物體永遠也無法達到光速。 “不同的湮滅力場,一定程度上,已經處在不同的時空,就不會受到相對的限制。” “在強湮滅力場中,光速的上限會大大提升,飛船就能夠通過加速超越光速。” “同時,兩個時空存在時間流速差。” “強湮滅力場的時間流速更快,也會讓相對速度變得更快。時間流速的差別,也許是幾倍,甚至幾十倍、幾百倍,那么就有可能實現遠遠超越光速的相對速度……” 王浩仔細思考著,用力揉揉額頭,“當前還是要對于強湮滅力場和常規環境的時間差做測定。” “這個實驗需求很高,而且很復雜。” 他思考著搖搖頭。 湮滅力場實驗組的工作太多了。 當前最重要的是一階β鐵基超導材料的直流強湮滅力特性測定,還要輔助核聚變設計項目有關材料的研究。 有關時空方向的‘理論研究’,只能延后進行了。 …… 王浩在家里休息了兩天,隨后就去了西海大學。 等回到了梅森數科學實驗室,他又想起了有關時空的思考,就找來了丁志強和陳蒙檬。 整個實驗室里,也只有丁志強和陳蒙檬相信時間理論。 王浩說起了自己的想法,然后問向兩人說道,“你們覺得我的想法怎么樣?對此有什么看法嗎?” 丁志強的表情一片迷茫。 陳蒙檬小嘴微張,似乎聽到了什么不可思議的事情。 王浩先看向丁志強,滿是期待的道,“小丁啊,你先說說。” 丁志強原地呆愣了好半天,點頭道,“王老師,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,這樣確實可以突破光速。” “你說的很對,理論上是可行的,只是……” “只是什么?” “只是感覺有些不切實際……” “嗯。” 王浩倒是也不在意。 他當然知道有些不切實際,但理論是技術的基礎,肯定還是要研究的,就像是相對論一樣,相對論發布出來以后,被科學界認為是物理的幻想,一直等到幾十年以后才會被證實。 現在都已經成為物理學最重要的理論之一。 王浩又看見了陳蒙檬。 陳蒙檬似乎是在走神,根本就沒有認真聽,她用力甩了下頭發,問道,“王老師,看我今天新做的頭發,好看嗎?” 她說著還朝王浩擠擠眼。 “……好看。”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