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在老師和家長的眼里,‘某個學生’可能會歸在平庸行列。 科學研究也是一樣。 格魯姆湖計劃本身沒什么問題,但總是被拿過來和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做對比,就導致參與的每個人都有非常大的壓力。 現在聽到新消息的壓力就更大了。 “十倍率?不是在開玩笑嗎?” “湮滅組織第一臺設備只有4倍率,現在不到5.5倍率,他們一下子就能從8倍率提升到超過10倍率?” “難道我們都走錯了方向?” 布魯斯通也只能抿抿嘴,他負責情報工作,在專業性的問題上,根本沒辦法說什么。 一號決策人長嘆了口氣。 他覺得自己的工作實在太難了,或許過去百年的歷史中,都沒有比他更關心科學研究的決策人了。 哪怕是曾經主導曼哈頓計劃的羅斯福,也根本不會有這么大的壓力,因為當時研究原子彈的就只有阿邁瑞肯,也根本沒有其他的機構拿來做對比。 他們就是唯一的,自然不會有壓力。 現在他們則是落后的一方,甚至不知道前進方向在哪里,但他們必須要展開相關的研究。 湮滅力場技術,早已不只是單純的科學研究,已經關系到方方面面的領域,甚至是軍事科技。 比如,空艦系列飛行器,使用的就是橫向反重力場技術。 當想到空艦系列飛行器的時候,一號決策人就感覺更加苦惱了,他們也希望能夠研究出飛碟,但超導電池技術一直在完善。 這項研究已經進行了幾年時間,制造出來的‘超導電池’還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,都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用作支持大型飛行器使用。 “還是派人去湮滅組織看看吧,他們好像正在進行核實驗……” “這個實驗很重要,據說可能制造出更強的湮滅力場。如果真的能夠完成,我們可以在格魯姆湖項目中,制造一天新設備供研究使用?!? 一號決策人嘆氣的說道。 …… 不止是阿邁瑞肯關注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核試驗,組織其他的參與國也同樣非常關注。 來到實驗組的有好幾個官員,還有好多的科技機構代表。 其中職位最高的是o盟的官員杜魯普斯,他專門找到微型核反應堆團隊,討論了一下裝置的安全問題。 這方面其實不用太擔心,就只是個微型核反應堆而已,人類掌握核裂變控制技術已經超過七十年。 早在幾十年前,就有很多個國家建造了大型核電站。 核反應團隊的專家給出了肯定答案,“杜魯普斯先生,你放心吧,不會有任何影響?!? “我們這周圍已經做了防輻射的工作。” “核反應堆在裝置內部,而內層的強湮滅力場薄層,會吸收大部分輻射,剩余極少的部分也不可能穿透外層厚重的隔板?!? “一切都很安全。” 在確定了安全性以后,杜魯普斯才穿著厚重的防輻射服,和其他官員一起進入到大型實驗間。 一個星期以前,裝置內部已經進行了小型核反應堆點火。 后續一個月時間里,就需要不斷對核反應堆進行檢測、控制和調整,來保證核反應堆性能的穩定。 杜魯普斯進入實驗間就見到了諾沃提尼和布萊恩。 諾沃提尼的表情有些沉悶,對于官員們的到來不是很熱情,還是布萊恩接待了杜魯普斯一行人。 杜魯普斯問了很多問題。 布萊恩則對于設計進行解釋,“內部強熱源和外部磁場的作用下,就能制造更強的湮滅力場。” “內部則是極致反重力場,我們已經檢測到了,一小時前是98.3%,而且還在持續升高?!? “外層強度不確定?!? 布萊恩說著搖了搖頭。 諾沃提尼則朝著他翻了個白眼。 他們確實沒有對外層強湮滅力場的強度進行檢測,但從微小材料的磁化數據已經能體現出來了。 簡單來說,提升很小。 他們討論都認為,強度不會超過5.8倍率。 這遠遠低于預估數值。 在點火內部核反應堆之前,他們甚至覺得可能制造出強度超過7倍率的強湮滅力場。 杜魯普斯并沒有聽出弦外之音,他圍著設備轉了一圈兒,發現設備就是完全密封的裝置,頓時疑惑問道,“外面這層殼,不能打開嗎?” 布萊恩解釋道,“外層是強磁場發生裝置,依靠強磁場的擠壓效果,才能制造出更強的湮滅力場?!? “如果去除強磁場,湮滅力場強度就會減低很多……” “常規只有5倍率?!? “而且,外層還有隔熱材料,去掉了外層裝置,內部核反應堆就無法完全控制了的……” 杜魯普斯繼續問道,“也就是說外層無法去掉?” “對。”布萊恩猶豫著點頭。 “如果是這樣,即便是制造出了高倍率的強湮滅力場,如何大批量的制造磁化材料呢?” 這才是官員們關心的問題。 磁化材料。 包括磁化鐵材料、磁化鋰材料,都關系到高端材料制造,關系到科研基礎和經濟利益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