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雖然場力強度只有2.65%,但常溫狀態下實現激發反重力場,本身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。 實驗團隊拿到了材料以后,各個小組立刻忙碌起來。 他們召開會議討論實驗工作。 之前沒有直流強湮滅力特性驗證的經驗,一切都可以說是從頭開始,唯一的‘參照’就只有高壓混合材料的布局。 王浩也以此展開,讓大家提出各自的意見,來設計底層材料布局。 討論持續了三天。 之后王浩確定了材料布局方案,隨后讓合作工廠對材料進行加工處理,運回實驗基地以后,再進行手動修正、布局。 等等。 直到一個星期后,實驗都才搭建好設備,進行了一系列的檢測以后,就準備開始第一次測定實驗。 一個實驗,準備了20多天,讓人感覺心神疲憊。 每個人都感受到了實驗的不容易,甚至對于研究前景產生了迷茫,他們很少有這種感受,而現在則感覺實驗過于復雜。 “一個實驗就要準備20多天,這還只是一個材料。” “后續肯定還要進行其他實驗,每一次最少都要半個月,我參與過反重力測定,基本上是三天一次,一種材料要做很多次實驗。” “那需要多久?” “一種材料就要幾個月、半年啊……” “時間也太久了吧。” 錢志軍感慨的說了一句,忽然感覺有些不對勁。 其他人也感覺到了。 正常來說,一項研究持續幾年時間是很正常的,多種材料的測定是個超級大的項目,預申請的資金就達到了50個億。 50個億的項目,花費幾年不正常嗎? 現在他們都感覺別扭了。 “還是王院士啊!” “跟著王院士做研究,我都習慣快速出成果了,一想研究要好幾年,就感覺非常漫長……” “我也有同樣的感覺。” “但花費幾年,其實才是正常的……” “……” 一群研究員討論著。 他們對于第一次實驗沒有抱太大希望,主要是因為之前并沒有經驗,能參考的只有高壓混合材料設備。 但是,高壓混合材料和金屬超導材料完全是兩個東西。 這種參考性甚至可以忽略不計。 所以第一次實驗很難有什么成果,多數人也是不抱希望的進行實驗,他們都覺得第一次實驗最多只能積累經驗,甚至連經驗可能都積累不了。 很快。 實驗正式開始了。 因為設備已經搭建好,檢測都已經完成了,實驗就是通電后做檢測,看是否在中心位置制造出了疊加力場。 這是多數人的想法。 在實驗正式開始以后,王浩只是遠遠的喊了一聲,“開始吧”,隨后電源就被接通了。 幾秒后。 所有參與實驗的人員都驚住了。 伴隨著一些設備的轟鳴,以及高強度電流的嘈雜聲,設備上方的空當位置出現了一個吸住眼球的區域。 每個人都知道那是什么。 “強湮滅力場!” 向乾生下意識的喊出了聲,隨后深吸一口氣提醒道,“注意,正常實驗,準備做檢測!” 整個實驗組都頓時行動起來。 每個人的心里都非常的激動,他們完全沒有想到,第一次實驗就能制造出強湮滅力場。 他們對此有豐富的經驗。 只是看一眼區域的情況,發現不是灰蒙蒙一片,而是純粹什么都看不到,就知道其強度肯定超過‘4倍率’。 第一次實驗,制造超過4倍率的湮滅力場。 他們只是想想都感覺不可思議,隨后有人就反應過來,工作的過程中都忍不住說道,“我早就說了,跟著王院士做研究,肯定能快速出成果!” “我早就說了,很快的。你們剛才還說什么幾個月、幾年?看不起王院士啊!” “實驗準備要二十多天,看起來是有點長,但是我們只需要幾次實驗就夠了!” “我早就說了……” “……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