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兩人說了幾句。 王麗霞就找出了一系列的檢測結果。 王浩則是查看起一個個數據,就像是王麗霞的說法,其他的元素就只是‘疑似’發現,檢測過程中發現了數據偏差,但有的數據偏差也只是在常規范圍內,很難界定是否真有發現。 如果想要確定發現,就必須要做一系列高精度的實驗,才能得到最終的結果,提取也會非常的復雜。 硅,就不一樣了。 一階硅的含量實在太高了。 他們所使用的硅材料是高純度的單質硅,是作為半導體材料使用的,應用領域的名字叫做‘硅’。 當一階硅含量高的時候,‘硅’的物理特性明顯得到增強,自然就很容易檢測出來。 過了一段時間,汪輝、周青等人結束了時間,一起從辦公室里走出來。 汪輝走出門還搖著頭。 “不理想?”王浩注意到汪輝的神色,開口問了一句。 “不太理想。” 汪輝說著‘不理想’,卻顯得精神奕奕,“我們剛才的實驗,還是無法百分百確定發現了一階氫。” “壓力、密度測試,即便是精度再高也會有偏差,必須找其他辦法進行測定才有說服力。” “不過,大概率是有的。” “多大概率?” “95%以上?!? “還好……” 王浩思考著點了點頭,物理實驗發現‘95%’的概率可不高,升階元素的發現上,要‘99.99%’以上的概率才有說服力。 汪輝接了杯水,坐下來問道,“王院士,磁化材料還是太少了。有些實驗需要更多的材料,你們能大批量制造嗎?” “大批量……多大批量?” “就像是磁化鐵材料,要是能有幾十千克、一噸……反正越多越好,就能進行更多的實驗。” 王浩用力咧咧嘴,搖頭道,“暫時不可能?!? “為什么?”汪輝有些不明所以,他不知道f射線發生技術,還以為材料是常規強壓湮滅力場實驗制造出來的。 王浩道,“我只能和你說,制造的方式不一樣?!? “好吧。” 汪輝也知道保密問題了。 …… 材料檢測中心的工作還在繼續。 后續的實驗測定工作,最少要持續一個多星期時間,王浩也留在檢測中心一天,又去了湮滅力場實驗基地,才重新返回了西海大學。 接下來就是等結果了。 但是王浩的工作依舊忙碌,他只休息了兩天時間,就又去西京參加科技部門牽頭進行的核聚變論證會議。 這次的會議和上次不同,很多參與過實驗研究的學者,都開始看到核聚變的論證。 他們認為核聚變項目‘最少能通過論證’。 比如,汪百川。 他沒有和其他人說起‘見到的恐怖點火技術’,談到核聚變論證卻非常看好,“論證通過肯定沒問題?!? “最近一段時間,國內外有關升階材料的研究,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突破,包括鋼鐵、合金、超導材料,等等?!? “這能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材料技術基礎。” “按照王院士的設計理論,有了材料技術基礎支持,其他的問題就不大了……” 這個說法得到了認可。 國際上的核聚變研究,重點在于托卡馬克裝置的設計,當然也少不了材料方向的支持。 王浩給出的核聚變控制解決方案,則是弱化了螺旋磁場的設計,讓磁場多出一個‘開口’,但對于材料技術的要求更高。 雖然材料技術要求高,但材料技術也在蓬勃發展。 升階材料的研究如火如荼的進行,國內外已經有了多項震撼人心的成果過。 比如,航空材料院就研究出了一種高熔點、高韌性的鎳鐵合金材料,比原來的材料性能增加了30%。 放在十年前,類似的成果會讓國際震驚。 高熔點、高韌性的鎳鐵合金,是航空發動機的扇葉材料,就能支持制造更加高端的航空發動機。 現在不同了。 好多材料研究機構、企業,都有了相關領域的成果,航空材料院的研究發現,放在其中也很不起眼。 當然,還有一個原因是,國內外都在關注反重力飛行器。 反重力飛行器是電動機推動,航空發動機技術受到的關注自然降低,肯定比不上超高性能的超導電動機技術。 超導電動機內部的扇葉,并不是處在高壓、高熱環境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