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同時,也少不了材料檢測中心。 王浩和汪輝進行了通話,讓他們進行材料的全方位檢測,包括輻射強度、輻射特性、化合物特性等等。 他非常重視新的發現。 材料科學是一切應用科學的基礎,有了材料才能大幅度提升技術,升階元素的發現讓材料學有了多方向的突破,而全新的材料研究發現,也很可能讓材料科技得到蓬勃發展。 可控核聚變研究中,材料是一大難題。 最難的就是磁場開口處的材料,必須要高抗輻射、高熔點、高韌性以及高壽命的特殊材料。 這種材料暫時是沒有的。 想要完成可控核聚變的研究,材料研究方向上必須配合取得一系列的突破,制造出很多符合要求的材料。 王浩感到頭疼的是,針對新的實驗發現,他無法完全用理論解釋。 簡單來說,實驗超過了理論。 “還是積累太少……”他很無奈的搖搖頭。 若是人類科技正常發展,湮滅物理方向的科技,也許一百年、兩百年,甚至幾百后才會有發現,到時候,就能夠積累足夠多的理論。 科技發展來說,一項新理論的出現,往往需要幾十年、上百年才會轉換為科學技術。 當有了足夠多的理論積累,再去研發相關的技術就很順暢了。 現在不同。 系統幫助引導了正確的方向,他們也一直走在正確方向上,有很多的實驗發現就會知其然、不知其所以然。 這就是研究速度快帶來的問題。 王浩仔細思考了很久,還是決定認真做研究,補足理論方向的缺失,否則未來再繼續探索就會找不到方向。 他找來相熟的幾個人,說起了最新的實驗研究。 每個人都感到很驚訝,“什么,在沒有升階的情況下,材料發生了變化?密度變高?韌性增強?” “還有輻射?” “聽起來很可怕啊……” “這里面應該涉及到了原子變化吧?” 保羅菲爾-瓊斯迅速抓住了重點,“肯定會涉及到原子變化,否則密度不可能變高,即便是強壓縮可能會對金屬有效果,但融化 但融化后重新凝固,密度也會回歸常態。” “沒錯。” 王浩點頭道,“所以研究的內容是,論證強湮滅力場環境下會發生的原子變化。” “我們已經解析了電子升階現象,但從未論證過原子核發生的變化,從理論上來說,兩者是一起變化的。” “質子、中子之間的力場,更微小夸克之間的力……” “當然,研究的難度很高,我只是希望能積累一些理論,來對今后的實驗發現進行解釋。” 其他人都深吸了一口氣。 人類對于原子的研究,大多成果都集中在外層電子上,比如電子分布、電子軌道、電子組成帶來的化學特性變化,等等。 針對原子核,也只有基本的組成而已。 比如,原子核是由質子、中子組成,質子和中子則是由更微小的夸克組成,等等。 其他就很少了。 這主要是因為,原子核遠沒有電子活躍,無法通過物理、化學現象去做研究,大多只能從其組成的角度去論證。 當涉及到微觀質量單位的研究,觀察粒子對撞現象幾乎是唯一的手段。 現在則是論證強湮滅力場環境下的原子變化,原子核的質量、組成不變的情況下,怎么去論證其發生的變化? …… 王浩并沒有想真正研究出什么東西。 他只是希望大家能開拓思維,針對一系列了的實驗結果,從理論角度做分析判斷,來增加一些理論基礎。 以實驗為基礎進行理論分析,或許就可以分析出一些東西。 王浩的優勢在于,他可以篩選出其中正確的內容,就能一點點的完善相關的理論。 這才是最重要的。 接下來王浩并沒有關注理論研究,而是不斷關注著一個個實驗結果。 湮滅力場實驗組、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,再包括湮滅科技公司,都在做相關的實驗研究,就有了很多的實驗發現。 何毅組織的實驗證明了王浩的判斷是正確的。 他什么也沒有發現。 反重力環境下,常規材料的液化、氣化都沒有發生任何變化,但沒有發現也是很重要的發現。 王浩對何毅說道,“你們的實驗結論很重要,說明性態穩固的元素放置在若湮滅力場內,不會發生性質變化。” “我也只能這么想了。” 何毅有些郁悶的說道,他馬上問道,“其他有發現嗎?” “向教授那邊,他們發現實驗后的新材料,放置在常規環境進行氣化再凝固,就會重新變成普通金屬。” 王浩說完補充道,“和我的判斷一樣。” “另外,他們用不含有鐵、鋰的合金材料進行實驗,發現密度提升了百分之十左右,熔點也增加了20攝氏度。” “相對于單質金來說,提升的幅度并不大,但區別是熔點有增加,我認為,這是內部原子變化,影響到了化學鍵以及合金性態。”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