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汪百川的實驗團隊,對于核聚變點火技術感到非常的震驚。 這也增加了進行實驗研究的信心。 每個人都非常的積極,氘氘反應項目進行的很順利,利用不斷進行點火爆炸實驗收集到了很多的數據。 于此同時。 其他相關的核聚變論證研究項目,也如火如荼的進行著。 當公開進行大量實驗論證相關研究,參與的人數自然是非常多的,想要做到完全保密就不可能了。 國際上也有了不少的報道。 好幾個機構匯總消息都認為國內已經開啟了核聚變論證的研究。 這個消息令人驚訝。 很多學者也以此討論起來,“現在進入了實驗論證階段,也就意味著未來很可能正式進入研究?!? “論證階段就是技術積累階段,是為可控核聚變項目裝置設計做準備的,如果能夠通過論證階段,下一步就是設計了……” “當真正進入到設計階段,大概率就會開啟項目?!? “即便現在只是進行論證,也是唯一了……” 之前國際上有過很多可控核聚變研究的學術會議,但沒有任何一個機構會發起進入核聚變項目論證。 兩者的階段完全不同。 學術會議就只是討論相關的技術。 大部分研究都是從討論開始的,積累了足夠多的技術和理論基礎以后,再由個人、機構或國家牽頭,并尋找足夠多的投資贊助才能開啟研究。 可控核聚變技術進入論證階段也很不容易,因為牽扯的技術實在太多了,真正進入到項目中,投入的經費也是海量的。 這種研究要以舉國之力來完成。 國際上的輿論多數還是不看好研究的,主要感覺核聚變技術太高端,不是近年能夠掌握的。 核聚變研究被認為是百年項目。 有科學家就曾經表示說,“如果人類能夠在21世紀內,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,速度就已經相當快了?!? “想要完成控制核聚變,我們還有很多未攻克的領域?!? “從材料到設計,從設計到技術,即便只是討論,都有很多無法想到解決方案的問題?!? 這也是輿論的主流論調。 不過國際輿論并沒有影響到核聚變的論證項目,因為國家是真正投入經費去進行論證研究的。 個人以及參與的機構,也只是負責自己領域的研究,他們拿到了經費,自然也希望能有成果。 同時,有些人還有了信心。 比如,汪百川的團隊。 他們最開始對于核聚變的研究也沒有信心,但后來了解了最新型的點火技術以后,忽然覺得控制核聚變是有可能實現的。 汪百川私下里就說道,“我們知道了點火,那肯定是一項非常非常恐怖的技術?!? “在湮滅力場的技術領域,我們是世界第一?!? “那么是否存在其他很可怕的技術?或許都超出我們的想象。” “現在這個研究是王浩院士發起的,他們掌握什么保密性的關鍵基礎也不可能說出來?!? “就像是空艦飛行器,超級隱形技術……能想象嗎?” “反正,我覺得有希望?!? 王浩的名字確實能夠帶給人信心,放在實際上,他也足以被稱作是‘傳奇人物’。 很多人都覺得跟著王浩做研究是有前途的。 這就是信心的來源。 近一段時間里,核聚變論證項目也進入到‘收獲期’,兩三個月時間已經足以讓一些論證和實驗有點小成果了。 所以湯建軍和王燁都非常的忙碌。 他們負責核聚變論證項目相關的工作,需要處理方方面面的事務,好多的成果和想法提交上來都需要去管理、審核。 他們商議了一下,決定建立核聚變論證項目委員會。 核聚變論證項目委員會負責組織專家評審團,負責一個個成果項目的評審記錄以及其他工作。 這樣論證項目就能有條不紊的推進。 與此同時。 王浩也忙碌起來,他去了f射線實驗基地。 目前,f射線實驗基地最重要的工作,就是完善微米級顆粒性材料支持建造的f射線發生設備。 這個工作一直在進行。 現在他們終于在新裝置上安裝了螺旋磁場以及其他輔助設備,下一步就是激發內部的小型核反應堆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