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穩(wěn)定的設備,才能夠在內部激發(fā)微型核反應堆。 在完善設備之后,他們還需要在外層加裝螺旋磁場,整個實驗裝置做下來就是一個不小的工程。 好在f射線的研究,獲得了資源的重點傾斜。 不管是人員、設備、材料都是優(yōu)先供給的,但想做好設備也需要超過兩個月時間。 接下來就是f射線實驗組的工作了。 王浩并不需要留在實驗基地,他只需要等待設備完善,再過來參與f射線激發(fā)實驗就可以了。 他回了西海大學。 本來是想休息一段時間,過一下輕松悠閑的生活,可還沒有過上兩天,就有個核工程研究所的小組找了過來。 小組帶隊的是王燁。 王燁負責核聚變論證研究的事務,帶隊找過來是和王浩談一下‘氘氘反應的點火測試’問題。 核聚變項目論證可不是紙上談兵。 科技部門審批了十億經費,大部分都是用來做實驗的,他們需要通過真實的實驗來強化理論基礎。 氘氘反應的點火測試就是很重要的實驗。 這個實驗是要測定具體多高的反應強度,能讓氘氘反應自發(fā)的持續(xù)下去,而不會中途停止。 核工程研究所的小組接了項目。 汪百川就是項目的負責人,他并不是自己做的申請,而是王燁和湯建軍商議后直接分配的。 原因很簡單,有資格研究‘核聚變爆炸’的學者很少。 汪百川是其中出類拔萃的,他還真實參與過氫彈爆炸的實驗,而大多數(shù)同領域的學者,都可以歸在‘理論派’,根本就沒有類似的經歷。 一群人找到了王浩以后,王燁就對實驗做了說明。 汪百川的性子有些急,他直接問道,“王院士,我們真能實現(xiàn)點火氘氘反應嗎?” 氘氚反應,是主要的核聚變方式,也是氫彈的制造原理。 氘氘反應,則是一種氫核聚變,是太陽產能的主要方式之一,同時,點火要求非常的苛刻。 人類還沒有實現(xiàn)過氘氘反應的點火。 從理論上來說,需要加熱到十億攝氏度,才能夠讓氘氘反應自發(fā)持續(xù)下去,也就是實現(xiàn)點火要求。 汪百川接到項目以后,都感到不可思議,他無法想象怎么樣實現(xiàn)氘氘反應的點火。 這個研究還不是實驗室環(huán)境,而是要在常規(guī)環(huán)境進行氘氘反應 氘反應的點火,讓反應自發(fā)持續(xù)進行下去。 以此,才能收集到足夠的數(shù)據(jù)。 如果換做是氘氚反應實驗,就可以理解為‘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小型氫彈爆炸實驗’。 王浩笑道,“是否能實現(xiàn)氘氘點火,我只能說從理論上是可以的,因為我們沒有具體做過實驗,但是我個人相信是可以的。” 他說著點點頭,繼續(xù)道,“你們這個實驗研究,針對的是材料密度以及反應強度,點火問題由其他部門配合。” “我們不用參與嗎?”汪百川有些不理解。 “不用。” 王燁也同樣不理解。 汪百川做的是氘氘反應研究的項目,點火問題不用參與?那么怎么去做實驗呢? 但他知道點火是保密技術,想了解必須要做特殊申請,或者是論證到了后期階段,自己才會有資格接觸。 他干脆換了個話題,“常規(guī)環(huán)境下,氘氘反應點火會發(fā)生爆炸嗎?” “如果材料足夠,肯定會的。”王浩道,“這個項目是研究材料密度和反應強度之間的關系,最開始肯定先要實現(xiàn)點火,再一點點的降低強度。所以你們實驗的時候一定要小心,不要太靠近,而且爆炸可能會有很多輻射,安全問題也是很重要的。” “真會爆炸啊?像是氫彈那樣?”汪百川眼前一亮的問道。 “估計沒有那么強烈,但也應該差不多吧。” “這個實驗要做很多次,豈不是要有很多次爆炸。到時候一定要多來幾次,數(shù)據(jù)才會準確。”他說的眼睛更亮了。 王浩有些不解的問道,“汪教授,你好像很期待?” “那是當然了。” 汪百川道,“我這輩子都在研究聚核反應,但只見過一次氫彈爆炸。那個場面,真的……” 他說著更激動了,“到現(xiàn)在,還記得很清楚啊!” “現(xiàn)在的研究是氘氘反應,強度上可能會低一些,但也是爆炸啊……王院士,你想想,核聚變、爆炸,‘彭~~~’的一聲……” “那個場面,多震撼?” “簡直就是藝術啊!” “……” 王浩用力的咧咧嘴,“你這么一說,我都想親眼看看了。”他就只是隨便應付一句。 爆炸? 藝術? 這個汪百川有點極端啊。 反正王浩是不理解這些核工程專家對于核爆炸的狂熱。 …… 氘氘反應是必須要做的先期研究,通過不斷的實驗測定反應強度和材料密度之間的之間。 以此,才能論證反應控制問題。 這個項目關注度還是非常高的,主要是因為人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實現(xiàn)實驗室之外的氘氘反應點火。 即便是原子彈爆炸,中心溫度也只有一億攝氏度,根本無法達成氘氘反應的點火條件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