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核聚變反應會產生α粒子。 α粒子是帶電粒子,自然會受到磁場影響。 在完全磁約束的環境下,α粒子又是一種需要被去除的雜質,否則會降低聚變反應率。 ‘不完善磁約束’環境,磁場就會‘有出口’,α粒子就能夠被排出。 …… 上午的會議結束了。 每一個參會的學者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,他們不斷討論著會議中的內容,包括完善的點火技術,包括超導材料技術的突破,也包括王浩的‘不完善磁約束’設計想法。 “雖然還有很多需要攻克的難關,但是能實現‘不完善磁約束’,就解決了大部分難題,已經有了主核心方向。” “‘不完善磁約束’,也會帶來新的問題,輸出端口的壓力會非常大。” “即便是有反重力場、有強湮滅力場,也很難實現常規的輸出……” “內部高爆發的能量,集中在出口……” “……” 學者們不斷討論的過程中,話題很快就轉到了最關鍵的材料技術。 很多技術問題都可以用高端材料解決,但是材料技術是最困難的領域之一,想要有一系列突破非常困難。 即便還有很多技術難關,學者們對于論證也多了信心。 現在只是進行第一次論證會,就解決了很多的問題,繼續研究再進行論證,一些問題可能就會有解決方案。 這就是論證的目的。 一個大型工程型研究項目,必須要做非常詳細的論證,以保證研究不會碰到無法攻克的技術難題。 下午的會議還是繼續做報告。 這時候,也有其他的專家學者發言,也有人提出了問題,比如,輸出端口的能量轉化問題。 核聚變的輸出也是個大問題。 從輸出的角度上來講,中子的能量轉化為可被利用的熱能的效率是有限的,而熱力發電本身的效率非常低。 怎么樣實現最大化功率輸出,是必須要詳細論證的內容。 論證會提出了一些問題,解決了一些問題,也出現了新的問題,但不管怎么說,會議達到了預期效果。 等會議結束以后,后續還會一起討論三天時間。 這一段時間,就供學者們討論交流了。 王浩則是和徐老師坐在一起,他們繼續談著核聚變的研究項目,但內容不是說技術問題。 徐老師是想找點信心,他苦笑道,“王浩啊,核聚變項目實在太難了,我都沒有想到,有生之年還能負責這種項目的論證。” 他說話的時候,還不斷抓著頭皮。 徐老師的壓力確實很大。 核聚變項目實在太重大了,每一個高端決策人都會關注,他是項目論證的直接負責人,也擁有開啟項目的決策權。 如果決定正式開啟項目,壓力就會變得更大。 研究成功,歷史自然會記下濃重的一筆;反之,就是他個人工作生涯的重大決策錯誤。 一切責任都是徐老師擔負。 相對來說,王浩并沒有什么壓力,他說白了就只是個學者,影響力再大也只是個學者,并沒有決定開啟項目的決策權。 如果可控核聚變技術能研究成功,王浩主導項目研究肯定是最大的功臣。 反之,研究失敗,擔責的是徐老師。 王浩聽著徐老師的抱怨,不由笑了笑,“放心吧。如果論證能夠通過,研究就肯定沒有問題。” “這個,我還是有信心的。” “我也知道您壓力大……但是能者多勞,這可是您和我說的……” 徐老師只能帶著郁悶的點點頭。 他說能者多勞,是希望王浩多做研究,多為國家科學事業做貢獻。 換到了自己身上…… 能者多勞? 現在是能者擔責啊!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