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周老師對待阮興平的態度很客氣,但對于動力組的工作是不滿意的。 動力平衡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,卻覆蓋性測試的方案根本不能接受,他心里也不由得想著,“做覆蓋性測試,還要你們這些動力學專家干什么?” 這些話肯定不會說出來。 動力組的專家學者們還是要尊重的。 之所以不能接受覆蓋性測試,是因為測試的過程太過于復雜,想要完成所有的項目,可能需要一年、兩年,甚至更長時間。 這還是在飛行器一切正常,能夠持續做測試的前提下。 如果飛行器在測試中途出現什么問題需要檢修,需要完成全部的測試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時候了。 覆蓋性測試也會讓系統變得龐大。 當數據庫中存在大量的信息時,不斷調取就可能會出現問題,甚至直接影響到飛行器的安全性能。 同時,也可能會出現數據漏洞。 等等。 動力平衡問題最優解是計算機算法。 當飛行器處在各種高度、速度、角度,及時檢測信息可以輸入到程序中,通過即時運算得出平衡動力。 這才是解決方法。 …… 與此同時。 王浩繼續專注于微米級顆粒性材料的研究。 這個研究工作并不緊張、繁瑣,只能說是按部就班的去做,他們想加快速度都不可能。 很多的論證都是基于實驗基礎上的。 換句話說,想要在某個方面有進展就必須要等待實驗結果。 微米級顆粒性材料是個龐大的項目,主要參與的有三個大型科研機構--高能物理所、東港精密附屬技術研究所以及超導材料研究中心。 此外,科學院超導重點實驗室、西海大學納微材料所,也參與了一些實驗工作。 作為參與方之一,夏國斌感到非常的興奮。 他確實很高興。 上一次跟著王浩做研究,沒有能拿到千萬級的經費,納微材料所上下加班加點,底層的技術員、博士生們,都差不多等于‘賣了苦力’。 現在又能跟著王浩一起做研究,也不用去特別談什么大筆經費問題,每一個實驗都會有充足的經費撥款。 這樣最少能給材料所的人發個獎金。 夏國斌也能長呼一口氣,經費緊張帶來的問題太多了,學校里好多人都在納微材料所壓榨博士生勞動力,他是材料所的負責人,再加上手下有四個博士、六個研究生,都快被按上‘壓榨學生的邪惡導師’頭銜了。 這個名頭當然不好。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,誰會愿意讓手下學生只干活不拿錢呢?更何況,給學生發的補貼都是出自經費,又不是自己掏腰包。 博士生導師就是這樣。 有些導師手里有大筆的經費,就可以給學生大筆的補貼。 有些導師窮困潦倒,經費連做實驗都不夠,給學生的補貼自然就很可憐了。 夏國斌沒有到可憐的程度,經費數額角度上來說,他還是處在中上層的,但近年來,西海大學發展速度實在太快,也受到了國家以及省里的高度重視,就連一些理學院的教授,都能輕松拿到幾十萬經費。 什么事情都怕比較。 夏國斌還是希望自己能‘跟上發展’,也能給手下博士生以及所里的技術員們多發獎金。 有錢,才有科研動力。 在金錢的推動力下,納微材料所上下同心協力,每一次分配到的實驗都完成的很優秀。 王浩的工作就輕松多了。 他主要是把握研究大方向,有了足夠的實驗基礎以后,就召集其他人一起論證。 一步步的研究,一步步的推進…… 項目進展很順利。 王浩也有時間待在辦公室里,過一下輕松閑暇的生活。 張志強也在辦公室。 他剛完成了一個項目,也同樣非常清閑,和王浩閑扯的時候,還說起了許杰的情況,“許杰發展很不錯啊,他現在參加了個芯片的項目,還去首都大學做講座,年紀輕輕……都成專家了。” 他的語調有些酸澀。 一直混到了現在,都沒有像首都大學這樣的高校邀請他去講座。 許杰是王浩的研究生,博士則跟著他做研究,博士畢業都沒有三年,就已經達到了這種程度。 “許杰,確實很不錯。”王浩簡單點評了一句,他剛準備繼續說點什么,就看到蘇映雪發過來的信息。 那是一張圖片。 桌上放著白色的驗孕棒,中心空白處顯示了兩條杠。 他沉默了。 張志強帶著疑惑看向王浩,問道,“怎么了?” 王浩猶豫的看了他一眼,深吸一口氣,還用力抿了抿嘴,才把手機拿遞了過去。 張志強接過手機掃了一眼,頓時瞪大了眼睛,驚呼一聲,“兩道杠!”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