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他悶在辦公室里仔細的思考,后來發現問題實在太多,干脆一條條的梳理起來。 然后發現,能優先研究的還是關于之前思考的問題,「為什么純鐵材料,長期防止在強湮滅力場中,一階鐵的含量也不會上升?」 從宇宙演化的角度上去思考,伴隨著湮滅力不斷的提升,只要達到鐵元素發生升階效應的臨界值,也就是'6.6倍'左右的湮滅力場強度,鐵元素就應該發生電子遷躍。 「這樣想也不對!」 王浩皺住眉頭,「在強湮滅力場環境下,純鐵根本不會磁化,也只是回歸正常環境,才會出現磁化反應。」 「湮滅力場驟然增強、驟然減弱.....」"他突然想到了關鍵因素,「時間,問題還是在于時間!」 實驗中,純鐵材料被放置在強湮滅力場環境中,持續最長時間也不過只有一個小時左右。 這是受到了設備限制。 強湮滅力場發生設備不能一直工作,開啟一個多小時必須要關閉暫停,否則就可能出現故障問題。一個小時,聽起來不短。 但是,相比宇宙演化發展來說,實在是太過短暫了,短暫到根本可以忽略不計。 宇宙的湮滅力的增強速度極為緩慢。 各種元素就是在極為緩慢增強的環境下,逐漸的去適應環境,而不像是實驗那樣,直接從常規環境直接跳轉到強湮滅力環境。 這就像是一根被拉伸的彈簧。 一下子把彈簧拉伸,再一松開,自然會有力的彈回。 慢慢的拉伸再松開也同樣會彈回。 如果'慢慢'指的是以「億年'為單位的時間呢?那可就不一定了,即便彈簧沒有發生性態變化,但依舊可能會適應拉伸的環境。 「那么驟然間,湮滅力增強到超過升階臨界線,純鐵材料中,到底發生了什呢?」 王浩發現單純思考,很難解決這個問題。 這需要實驗,同樣需要靈感,他干脆找來了三員大將:保羅菲爾—瓊斯、丁志強以及海倫。 實際上,王浩也希望能有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到研究組中,但湮滅物理研究的門檻實在太高了。 那些有資格跨過門檻的,都是一些年紀大的教授。 四十歲,都算是很年輕了。 「要招收天才,也要培養新人啊,但是培養新人很花時間...... 王浩實在不想帶學生了。不過.... 他看著丁志強和海倫,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,「或許可以讓他們帶學生?到時候,我去幫著面試..... 「有道理啊!」 這樣一想,心里就有期待了。...... 海倫可不想帶學生,她的情況和保羅菲爾 —瓊斯類似,都是那種極其不被學生喜歡的老師。 海倫也有在學校開過課。 那個課程,大部分學生聽不懂、跟不上,即便是認真學了所有的內容,期末考試通過率也非常低。 真實數據是,選修五十人,十一人通過。 這還是學校教務干預的結果,否則可能就只有兩、三個學生能勉強通過,因為海倫出的試卷難度太高了。 大概就是因為'智商差距'。 海倫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講課,課程的進度自然是無比迅速的,每當講一個問題的時候,她下意識的就覺得非常簡單,然后絕大部分學生們都根本無法跟上節奏。 即便有被提醒,她也很不理解。 當到了期末考試的時候,出的試卷都是'自己認為容易的題目',結果卻難倒了絕大部分學生。 總之,海倫當老師就是個災難。丁志強也不想帶學生。 這倒不是因為什么天才不天才,他已經感覺自己忙的暈頭轉向。 自從博士畢業正式進入工作,丁志強就加入了王浩的團隊,「被迫'惡補起理論物理、湮滅物理,甚至是天文物理的知識。 所有人都知道王浩對丁志強非常看重,也認為丁志強非常的天才,就導致在學校的時候,好多人主動給他找資料,希望他能夠快速學到更多內容。家里,也一樣。 丁志強是和父母住在一起的。 他的父母也知道,丁志強加入了王浩的研究團隊,總是不斷的說,「你們王老師培養你成材,一定不能讓王老師失望!」 「有空就多學習學習,我可是知道,你正在學物理,對不對?」 「上次黃教授來買東西,就和我說了好半天,你學的是湮滅物理,對不對,我知道這個......」.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