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薛兵聽罷深吸一口氣。 如果換成其他任何一個人,他肯定都完全不能接受,但說的是王浩就感覺理所當然了。 確實啊!那可是王浩院士! 智商趕不上王浩院士,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?..... 研究不是發現新的物理現象,卻是一種制造湮滅力場的新技術,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內容。 實驗組的每個人都干勁十足。 在制造湮滅力場的技術上,最重要的就是材料排列設計,里面蘊含著與微觀理論相呼應的知識。 之前制造反重力場的技術上,實驗組已經有了一整套的體系。 比如,拿出一種全新的超導材料。 只要同元素組成以及外在性態角度上去分析,實驗組就可以拿出一種嵌套性的方案,最少能發揮材料制造反重力場七成以上的效果。 最高能制造百分之五十的場力,嵌套性的方案就可以制造百分之三十五以上。 現在發現了制造湮滅力場的新技術,甚至是直接知道出弱化的強湮滅力場,原來的體系就失去了作用,很多東西都要從最初始進行分析研究,慢慢一步步的找到規律提升技術,以及所制造的場力強度。 第一次實驗結束以后,實驗組召開了總結會議。 好多人研究對于直接制造出強湮滅力場感到不可思議,他們就談起了原理性的問題,最大的疑問還是'反重力場在哪里。 之前的技術是制造出反重力場,表層附著著單層強湮滅力場,才能夠聽過力場疊加的方式,制造出真正的強湮滅力場。 現在則是直接制造出強湮滅力場。反重力場呢? 這個問題也只有王浩能解釋了。 他說道,「兩種場地相互依存,反重力效應肯定存在,也許和之前一樣,是附著在表面,太單薄沒有表現出具體性態,也有可能是以其他方式存在。」 「想要的實驗中具體我發現,我們必須增加場力強度。」 王浩說起要加強場力強度,下一步關心的問題卻不是改進設計,而是找到了上級部門要求派駐一個力學研究小組。 他的解釋是,「我們要做基礎研究。」 「這很重要!」-- 朱華才是國防大學的物理教授,他長期從事基礎力學的研究,領域內還是有不小知 名度的。 這次上級部門就找到了朱華才,詢問他是否有意加入新的研究中。 朱華才聽的有些發懵。 上級部門連做什么研究都沒有說清楚,就想直接調他過去參與到研究中,仔細一想才明白肯定是保密研究。 那就干吧! 朱華才倒是沒想這么多,安排了一下課程問題,和家人簡單說了一下,收拾好東西就乘軍車過去了。 經過近十個小時的車程,他才知道具體是到了哪里。湮滅力場實驗基地! 很多人都知道存在這樣一個實驗基地,歸屬西海大學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,卻根本不知道具體在哪里。 現在朱華才知道了,同時也感到有些忐忑和激動。 忐忑是因為要參與保密程度如此高的研究,激動的是能參與到國際最頂級物理實驗研究中。 但是,湮滅力場的研究和基礎力學有什么關系?他很快就知道了。 朱華才來到基地就見到了王浩。 王浩對于朱華才的到來非常重視,招待進了辦公室以后,也認真說起了讓他加入研究的原因,「我們需要對湮滅力場內的基礎力學性質做研究。」 「湮滅力場?基礎力學性質?」「對。」 「王院士,你的意思是,湮滅力場內的力學性質和外界不同?」 「當然。」 王浩肯定的說道,「朱教授,你應該知道反重力場,場內物體收到的重力減小。」 「好多人都認為重力減小時作用于重力常數上,實際上,是作用于物體本身,因為反重力場并不是隔絕地球的引力,而是讓場內物理受到的空間擠壓力變小,不管是相對任何事物,受到的引力都會減小。」 「所以,某種程度上,可以認為反重力場內的物體質量變輕。」 朱華才聽罷點了點頭。 作為專業從事力學研究的學者,他自然知道'反重力場作用于物體的爭議,從理論基礎上來說,反重力場讓物體質量減小,但物理學界普遍認為,物體沒有發生性態變化,質量并不會減小。 這個爭議一直持續到現在。 現在王浩的說法明顯是傾向于質量減輕,當然也并不意外,相關的多數理論就是王浩提出來的。 王浩要說的也不是爭議問題,而是繼續道,「我們要做的基礎力學研究,和反重力場情況差不多,是要在強湮滅力場內做力學研究。」 「這有些困難,因為物體進入強湮滅力場,會受到磁化效應影響,常規實驗所測定的數據,也會受到很大影響。」 「所以,朱教授,就麻煩你了。」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