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這絕對是超級反衛星技術。 黃凱得到了結果以后,就準備連夜離開,他必須盡快把事情上報,臨走還不斷提醒說道,「這件事一定要保密!」 「不要再說了,衛星的事情,和我們沒有任何關系!」 「我們根本不知道.....」...... 就像是黃凱心中的震撼一樣,其他人知道消息以后也非常的震撼。 之前f射線的研究,只是被當做一種新科技,想運用還需要很長時間,也許是十年、二十年,也許時間會更長。 同時,研究也和強湮滅力直接掛鉤,一定程度上,被當做是'新物理'研究。 現在就不一樣了。 這已經不是什么未來科技,而是能夠直接使用的軍事科技,是非常有效的高端反衛星技術。 以科技發展的眼光來看,f射線釋放距離能夠超過100公里,那么再繼續加強,達到幾百公里、幾千公里,自然都不是問題,中間不會存在技術上的難關。 如果f射線能夠釋放超過一千公里范圍,就能夠對絕大部分軍用衛星,形成直接性的威脅。 如果能達到幾千公里、過萬公里,甚至幾萬公里,自然就能對一切的衛星形成直接威脅。 這就是'反衛星利器',是絕對的大殺器。即便拋開反衛星的因素,只覆蓋十萬公里以內的高度,瞬間釋放、光速傳導,能夠破壞電子設備以及f射線引燃核反應堆的特性,也足以讓其成為防空利器。 當然了。 針對普通的導彈,效果并不是那么好,卻可以針對來襲核彈,也可以針對空中的一切來襲戰機。 不管是預警機、轟炸機、殲擊機,百公里范圍一擊命中,只要被鎖定,連躲避的機會都沒有。 畢竟,飛行器的速度再快,還要快的過光速嗎? 這種武器實在是太重要了。 所以研究的受重視程度再提升一級,有軍事科技部門直接參與,還有經費和輔助設置的全力支持。 另外,實驗基地也因此決定搬遷,放到更加隱秘的地方進行。 王浩倒是對于研究更受重視很高興,不管再多的部門參與,也根本不會對他造成影響,不管是進行實驗,還是預訂研發目標,都是由他來決定的。 不過他并沒有繼續 參與,而是專注于研究理論問題,因為沒有理論的支持,技術上的提升總歸是有限的。 以目前的技術來說,想要讓f射線釋放距離達到上千公里,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,精準控制釋放都會是大問題。 所以必須要完善理論問題。 王浩找來了其他小組成員,決定針對正式公布方向并進行研究。 他們還是召開了一次內部會議。 王浩并沒有直接說明實驗結論、研發主方向,而是先讓其他人說起工作進展。 現在小組的情況不同了。 因為針對空間表現性態的理念不同,海倫已經和保羅菲爾—瓊斯分道揚鑣,但他們并不是獨自做研究。 海倫和丁志強成為了一個組合。 丁志強是被動的,但他實在有點怕這個比自己年紀小的'師姐',面對海倫嚴厲語氣的邀請,他沒有能第一時間說出拒絕。 然后,他們就一起研究了。 這對于丁志強來說,簡直可以用'苦難'來形容。 本來他自己做研究很輕松,有時間還能打打手機游戲,或者抽出時間看看電影,結果就被海倫交代了一系列工作。 他的智商當然比不上海倫,就不得不加班加點完成自己的工作。 另一邊,保羅菲爾—瓊斯則和黃震一起做研究,黃震的主要方向是聯系天文物理,其中一部分是宇宙微波輻射的內容。 保羅菲爾—瓊斯認為,他的空間短波論和實際存在的宇宙微波輻射具有相關性。 這就是理論和現實的聯系。 「我們的研究認為宇宙微波輻射,并不是大爆炸的留存,而是空間能量傳導的媒介。」 「空間短波以微波輻射的形式傳導,并在宇宙中達成一種均勢,才會讓微波輻射充斥整個宇宙......」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