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西海大學。 王浩忙碌于接受著各種恭喜和贊嘆,即便研究成果也只是剛剛發表,也沒有被確定下來,但數學界也知道其具有重大意義。 回顧十年以前,有學者認為數學、物理理論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大的突破。 后來湮滅理論的出現,讓物理理論有了巨大的突破,并帶來了全新的科技發展,為人類科技找到了明確的方向。 但數學的基礎理論,一直都沒有太大的發展。其實仔細想想就明白了。 比如,絕大部分人終極一生,學習的都是幾百年前的數學,而數學界所謂的頂尖研究,也都是百年以前發現的問題。 最近幾十年來,也只有像是代數幾何這樣的「年輕學科,出現了很多有價值突破,也同樣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。 其他數學學科,最多只是解決一些問題,但沒有再提出新問題。 關于數學理論發展的停滯問題,最頂尖的數學家們一直都在討論,但當然也不會有什么結果,除非是數學研究有了全新的突破。 現在王浩就帶來了全新的突破,他說塑造的高次質點函數,很可能給數字規律的研究,帶來巨大的促進和發展。 國際好多頂尖的學者已經把成果稱為「質數研究的巨大突破。 有的著名機構則把高次質點函數的研究,粗略定義為了「王氏猜想',其主要內容就是對于王氏函數的解析。 當然了。 這也只是猜想而已,王浩的研究并沒有被確定下來,主要是因為無法證實。數學是非常嚴謹的學科。 就像是黎曼猜想,沒有被證實的研究就只能是猜想,即便是做再多的驗證,只要沒有形成完善的邏輯證明,就無法被確定下來。 但這并不影響成果價值。 好多學者也不由得感嘆起,「王浩不愧是王浩」,過去的兩年時間,王浩并沒有拿出頂尖的數學成果,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物理和技術研究中。 有些學者認為王浩已經拋棄'了數學。 其實也是很正常的,大多數天才數學家的成果都集中在十幾年時間里,而不是終身都能夠有頂尖的成果,王浩出成果的時間更短,只有幾年時間,但他相繼完成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以及ns方程問題,其他附帶的還有角谷猜想、阿廷常數的研究等。 這些研究的出現都集中在幾年時間內,后續則只和其他人一起在霍奇猜想上有所進展,其他就都是物理方向的成果了。 王浩只花費幾年時間,個人的數學成績已經達到了頂峰,轉而物理以及科技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,一般的規律下,即便是繼續做數學研究,也很難有大的突破了。 顯然。 王浩用事實證明,他并不符合一般的'天才數學家"規律,一出手就是'王氏函數',直接讓質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。 這還不僅僅是突破,而是幫助質數研究指引了方向。 以此自然被認為是「頂尖成果」,好多認識的人都發來了祝賀。 王浩對于高次質點函數的研究也非常的重視,但他重視的原因并不是其數學意義,而是高次質點函數和質量點構造直接相關。 后者,才是最重要的。 王浩希望能以此來進一步構造質量點,無論到什么時候,數學也只是工具而已,物理的研究才和科技直接相關。 現在他早就不是純粹的數學家了。 「不過在函數研究取得下一步突破之前,想要找到方向,幾乎是不可能的。」這是頭疼的地方。 王浩寫完了一個回復郵件,搖了搖頭看向了面前的丁志強,眼中破壞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意味。 丁志強找過來了。 他談的是博士論文的問題。 之前王浩否定了志強的博士論文,說讓他和自己一起研究,中途有了成果當做博士論文內容。 現在成果已經有了。 丁志強還被列為了研究的'合作人',也是論文作者之一。 所以丁志強就想用一部文內容作為博士論文,而且說的還有理有據,「王老師,我在研究上也有貢獻,而且我整理出了一部分內容,完全可以作為畢業論文了.....」 「不行!」 王浩恨鐵不成鋼的說道,「這個研究當然很重大,你的貢獻也不小,我也在論文上標注了,但是,你能總結出什么?」 「如果你再取其中的一部分,那些都是你研究出來的嗎?」這就是問題所在。 雖然丁志強確實提供了不少的靈感,但問題是大部分內容,連他自己都不清楚,更別說是整理之類的了,丁志強確定的貢獻,就是和其他人一起做驗證計算,解析了一些復雜的方程。 這些內容整理出來,當然也能夠作為博士的人,但也肯定是非常平庸的。 王浩覺得完全和丁志強的水平不符,對于任何希望未來從事科研的人來說,博士論文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 丁志強.... 最低、最低,也要來個頂刊研究吧? 王浩抿了抿嘴說道,「這樣吧,志強啊,我也不難為你,只要你的論文達到了國際四大頂刊的水平,我就同意了。」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