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那可是新的物理發現,很可能代表未來的研發方向。 但是實驗室方面遲遲沒有消息,只短短的三天以后,就有相關分析結論出臺,“遲遲沒有公開消息,也就等于宣布失敗!” 這個說法得到了很多的支持。 其實就像是網絡上的謠言一樣,有一些謠言傳出來以后,遲遲等不到相關的辟謠信息,也找不到關鍵證據證明是謠言,就會讓謠言擴散的越來越快,相信的人也會越來越多。 “實驗失敗”只是一個猜測信息,可不管是瓦爾-克羅寧的團隊、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,又或者是其他相關人士,都沒有站出來發表反對態度,自然會有更多的人相信,實驗肯定沒有任何發現。 ….很快消息都傳到了國內。 學術和輿論的討論暫且不談,國內有三個專業從事湮滅力研究的團隊,除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以外,還有凝聚態物理研究中心的團隊,以及科學院物理所超導實驗室的團隊。 這兩個團隊沒有什么大的成果,但一些小成果還是有,他們主要從事的是反重力場特性研究,也會分配一些反重力場性態相關的項目。 現在反重力方向最重大的就是強湮滅力的研究,大型疊加力場可能帶來的新物理現象,受到了國際的廣泛,他們自然也會到。 當知道瓦爾-克羅寧團隊沒有任何成果后,他們也開始擔心起王浩的研究,就趕緊以各種方式詢問一下,“克羅寧那邊沒有新發現,王院士,你們還要繼續嗎?” “當然。” 王浩的回答很確定,“不要看克羅寧那邊,他們和我們是不同的。” 之后就沒有再給回復了。 他的工作非常的忙碌,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正在組裝測試高壓混合材料反重力標準設備,反重力飛行器研究基地則是在組裝測試第二臺樣機。 兩個研究中心都是在組裝測試設備,其中牽扯很多復雜工作,每天都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。 在高壓混合材料反重力標準設備的組裝上,王浩投入的精力更多一些,主要因為設備部件都已經運過來了,他們是對于各部件進行檢測,而后再細致的組裝在一起。 等設備整體調試完成,就可以開始實驗了。 這個進度和瓦爾-克羅寧團隊肯定比不了,主要是因為瓦爾-克羅寧團隊的疊加力場設備,制造確定的時間很早。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決定制造新設備的時間晚,進度自然是遠遠跟不上的,但他們的速度很快,因為有一臺標準設備,也只是組裝同樣的設備,再拼接在一起而已。 “差不多還需要半個月左右。” 當王浩問起具體時間時,向乾生估算著說道,“我們還要進行內部的調試,并對每個設備進行單獨的實驗,之后才會拼裝在一起,制造出疊加力場。” 王浩對于進度還是滿意的。 這時候,國際很多學者還是瓦爾-克羅寧團隊的研究,因為瓦爾-克羅寧團隊的疊加力場設備,已經確定制造好了。 現在肯定完成了第一次實驗,卻遲遲沒有消息傳出來。 很多人分析得出兩個結論-- 一個結論和之前一樣,是沒有你任何新的物理發現;另一個結論則是由大發現,而且是需要保密的大發現。 相信后者的人并不多。 這主要是因為,同時還有其他信息作為證據,比如,格蘭-卡特去過瓦爾-克羅寧的團隊,出來以后被人拍到臉上掛滿了失望情緒,明顯不可能看到什么新物理現象。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,輿論上的壓力越來越大,更多的媒體參與進來,讓一些民眾都開始起實驗,就帶來了更大的壓力。 ….瓦爾-克羅寧依舊是沒有出面,他不需要去向記者解釋,也不需要去向民眾解釋,但他必須要相能源部解釋。 他去了能源部參加內部問詢會,并說道,“我們到現在確實沒有值得一提的進展。” “這不能百分百說明我們的方向是錯誤的,也許在后續增加磁場強度以后,就會有一些新發現。” “科學研究誰也不能保證百分百正確,更何況我們就只是延續之前的方向。” “但同時,種花家方面也在做同樣的研究。” “如果我們沒有任何發現,種花家也不可能有任何發現。” “現在談失敗還太早了點,我們還能夠繼續加強磁場,或者做一些其他的檢測……” 瓦爾-克羅寧再問群中說了很多,差不多可以用‘期待未來’以及‘推卸責任’來做總結。 能源部官員們自然也感到很不滿。 瓦爾-克羅寧知道自己的位置不問,隨時都有可能被辭退,他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投入到研究中。 …… 當時間一點點的過去,學術界的目光也從瓦爾克-羅寧的團隊轉到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。 瓦爾-克羅寧團隊長時間沒有公開消息,大概率是沒有什么新發現了。 那么王浩的團隊呢? 按照時間來推算,再考慮到種花家工作的高效率,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設備也差不多制造好了。 那么會不會有成果呢? 輿論上對于研究還是不看好,這主要還是因為瓦爾-克羅寧的失敗。 王浩并沒有說明實驗信息,研究也是一定程度上保密的,外界自然也不知道詳細內容,大多數人都認為,他們的研究和瓦爾-克羅寧是一樣的,同樣都是制造疊加力場設備。 同樣的研究,一方沒有任何的發現,另一方又怎么會有發現呢?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