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,菲利普團隊,牽頭組織的反重力會議舉辦的非常成功。 利用公開技術來收買人心,順便為打開超導材料市場做準備,制定了一個明確的研發方向,讓參與的團隊都希望加入進來。 他們在會議上也起草了組織的框架,并做了一系列工作準備,還確定了第二次會議會在一個月后進行。 到時候,就會明確一些問題,比如每個團隊出多少資金、大型設備在哪里建立、實驗要怎么樣參與等等。 等會議結束以后,好多媒體也進行了報道。 當輿論紛紛的時候,給人的感覺好像是在反重力以及強湮滅力研究領域上,新的「湮滅物理學組織」才是最有權威的,他們擁有最 多的參與團隊,自然擁有數量最多的科研人員,也制定出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。 王浩的團隊一時間被遺忘掉了。 當然沒有人會真正忘記王浩,每個人都知道王浩的團隊,也就是種花家掌握著最頂尖的反重力技術,相關研究也一直是領先的。 所以一些國際輿論談起王浩,談起反重力技術的時候,甚至在高呼,「‘湮滅物理學組織,正式成立后,肯定快快速發展,并在相關研究上取得一系列的突破的。」 「到時候,就能在超導以及反重力領域,無論是理論還是技術,都能夠實現彎道超車……」 彎道超車? 王浩看到媒體報道的用詞,都忍不住撇起了嘴角。 這個詞以前都是種花家使用的。 現在則變成了國際成立組織,一起來對他和他的團隊進行彎道超車,就感覺他似乎成了反派大boss,眾多的‘英雄人物,組團一起,努力想要擊敗他這個boss。 王浩也只是關注一下新聞,就沒有再繼續關注了,因為他暫時還不知道該怎么解決間歇性問題,沒有找到方向的情況下,再怎么研究也沒有意義。 所以他還是把精力投入到反重力飛行器研究上。 漢實工業制造的主軸已經運過來了。 漢實工業方面在制造完成以后,對于主軸進行了一系列的檢測,檢測的人員拿到數據以后都感到非常的激動。 主軸的性能已經遠遠超出預期,有些參數還超出了國際上公開的最高標準。 等主軸運送過來以后,王浩看到了一些檢測參數,也終于放下擔憂,有了高強度、高精度的主軸支持,他們就可以把之前討論的設計,真正應用起來。 一個月后。 反重力飛行器進行了大改造,內部好多的部件都連續進行了檢測,飛行機運送到了實驗地點,準備進行第一次高速試飛實驗。 這次實驗是非常重要的,科技部以及航空集團,都派出領導過來觀看實驗。 因為飛行器要進行高速飛行,還有一些轉彎、控制之類的操作,離開距離也會超過一百公里。 為了保證安全性,就不能完全的電子操控了。 有一個年輕的飛行員被派了過來,還經過了為期一周的訓練,其實飛行器并沒有復雜的操作,大部分還是地面控制,飛行員上去只是應對突***況。 這次的試飛實驗就只是讓飛行器高速飛行,旋轉一圈以后再返回降落。 另外,飛行器安裝了一些必要的保證,比如座椅上有彈射功能,能讓飛行員的危險的情況下,彈出控制艙并打開降落傘。 當然不管怎么保證,肯定還是存在一些危險性的。 很快。 在所有人的目光下,飛行器啟動后緩緩的上升,一直到了百米高空,就開始慢慢的超前加速。m..??m 飛行器的加速是很快的,只是在地面看來并不快。 地面控制室也不斷的做報告,「高度130米,速度110。」 「高度133米,速度243。」 「高度180米,速度319。」 「……」 最終飛行器提速到了650公里每小時,差不多達到了極限速度,主要還是因為電力推進器的性能太差。 當然,最高速度并不是測試的重點,想要提高速度和加速度,方法也是有很多的,最簡單的就是增加電力推進器的性能或數量。 現在的實驗測試就是讓飛行器高速運行,再返回減速并安全的降落。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飛行以后,很快飛行器又回到了視野中,不少人 遠遠的看到飛行器都輕呼了一口氣。 到此可以說實驗測試成功了。 后續降落已經測試過很多次,基本上不會出現什么問題。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