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一直到現在,王浩都沒有把疊加力場邊緣效應,稱之為‘強湮滅力區域,。 其他人、其他組織,甚至一些學術期刊,都已經這么稱呼了。 王浩從來不這樣說,是因為疊加力場邊緣薄層,距離成為強湮滅力區域,還缺少一個關鍵條件,也就是解決場力間歇性問題。 什么叫做場力間歇性? 這還是要從‘交流重力,說起。 反重力實質上是交流重力,交流重力的交流兩個字,指的是交流電。 交流點不同于直流電,它的方向是隨著時間發生改變的。 正因為方向的不斷改變,就會讓超導體內的微觀形態不斷被拓撲,好像一個氣球會自主充氣,外界則給予間歇的壓力,擠壓、充氣、再擠壓、再充氣。 這樣持續不斷的擠壓,才形成了反重力場。 同時,也造成了一個問題,反重力場邊緣具有強湮滅力區域,效果并不是持續不斷,而是具有‘間歇性,的。 簡單來說,一個是持續的力,另一個則是有間斷的,也就造成強湮滅力區域效果的不連續。 如果想要制造出真正的強湮滅力場,或者是想要依靠高磁場,把強湮滅力作用區域擠壓到極點,并發現全新的現象,就必須要解決場力間歇性問題。 顯然。 能想到一個很直接的方法,就是以直流電為基礎制造出‘直流重力,。 直流電是沒有周期性變化的,以此為基礎所制造的反重力場,肯定是持續不斷的。 但是,問題的關鍵就在于,反重力場的制造,需要不斷的擠壓‘微觀形態,,就像是一個氣球,即便會自主充氣,可用一個持續不斷的力壓住,自主充氣也沒有任何意義,就不會形成反重力場,自然也就沒有了強湮滅力區域。 兩者是矛盾的。 王浩一直在思考間歇性的問題,但他暫時還沒有找到解決的方向。 國際上其他的反重力研究組,則是連‘間歇性問題,都沒有意識到,就更談不上解決了。 現在菲利普-羅爾爾號召成立針對反重力研究的國際組織,毫無疑問就是希望朝著強湮滅力方向研究,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建造大型的疊加力場設備,以及制造更高的穩定磁場,來加大磁場對于疊加力場邊緣的排斥。 最終目標就是希望看到一些新的現象。 顯然。 這是不可能做到的。 王浩沒有受到組織會議的邀請函,不僅僅是不在意,反倒是清呼一口氣,既然沒有收到邀請函,就不用去派人參加會議。 如果真的派人去參加會議,定下一起籌集資金,朝著目標做研究的方向。 到時候,加入還是不加入?加入,會為了完不成的目標,白白耗費大量的資金,還要在組織話語權上勾心斗角。 不加入…… 其他實驗組肯定會疑惑,大家一起做研究,你們怎么就不加入呢?是不是不想為國際科技發展做貢獻? 王浩對于沒有收到會議邀請函感到輕松。 其他人不是這么想的。 反重力研究組,可不僅僅是一個實驗組,后面是有種花家官方背書的,就能最高領導層都關注反重力的研究。 有高層領導直接打電話給王浩,詢問了一下菲利普發起的組織會議的問題。 王浩說道,「完全不用擔心。他們就算一起研究,投入再多的資金也沒意義。」 「為什么?」高層領導很是不解。 王浩肯定道,「因為他們的研究方向,缺少必要的條件,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。」 王浩完 全不看好菲利普-羅雷爾發起準備成立的反重力研究組織,但放在國際上絕對是一件大事情。 反重力的研究本來就是最熱門的方向,大量的報道和宣傳以后,連一個普通人都知道,反重力方向的研究代表了人類科技的未來,眾多的實驗團隊聯合成立研究組織,肯定是非常吸引人的事情。 這次成立組織是菲利普-羅雷爾號召的,而他的團隊有阿邁瑞肯官方背景,也就等于是阿邁瑞肯號召的,必須要承認阿邁瑞肯的國際影響力,接到邀請函的團隊都派出了代表,甚至還有一些國家科技發展的官員,都一起過來參加會議。 有些團隊的消息靈通,有些團隊的消息并不靈通。 所以有些代表一直等到會前才知道,會議沒有邀請種花家的團隊,讓他們感到非常的不滿。 湮滅物理學就是王浩創造出來的,他一個人在湮滅物理學上的貢獻,甚至可以說遠遠超出其他人加在一起的程度。 反重力現象確實是阿邁瑞肯科學家最初發表的理論,后來又是荷-蘭團隊做超導實驗發現的,但反重力現象和湮滅物理學直接關聯,相關的研究、相關的技術,也是王浩的團隊最有話語權。 這種情況下,成立國際反重力組織,竟然不邀請王浩的團隊? 毫無疑問。 現在所謂成立國際研究組織,已經不是純粹的學術了,而是加入到了國家爭端的因素,而且是占據了很大的因素。 當即就有團隊代表去質問菲利普-羅雷爾,但菲利普-羅雷爾也只能推出自己解決不了,還表示說,「我是個純粹的學者,大家都知道。」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