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王浩很確定的說了一個字,「我也更傾向于偏移的說法,但我們還需要更詳細的分子檢測?!? 他說的是最初檢測出強湮滅力薄層的方法,就是給固定的氣體做標記,從拍攝到的空氣流動、密度分布,就可以一定程度上,發現強湮滅力薄層的變動。 下一次實驗很快就開始了。 在一系列的準備以后,當天下午的時候,研究中心就進行了檢測實驗。 通過對攝像機拍攝到的影像進行專業的分析,他們成功發現了疊加力場邊緣狀態的變化。 簡單來說,可以把疊加立場邊緣薄層想象成是一個環狀的氣球,當環狀氣球被一側強風(高磁場效果)吹的時候,正對強風的一側就會變薄,內部氣體被擠壓到對面,那么側對強風的一側就會變厚。 因為各個位置的受力方向不同,薄厚變化并不是均勻發生的,而是有的部分凸起研究,有的部位則是被吹的只剩薄薄一層,甚至薄到都可以忽略不計。 其形態變化可以理解為‘0-->c,,正對風向的一側可以忽略不計,另外一側則產生了明顯的加厚,越是靠近中心位置就越厚。 這個結論讓王浩眼前一亮。 他對于湮滅理論的理解,不是其他人能夠想象的,有了真實實驗的發現,就能夠輕易得到一個結論-- 強湮滅力場和磁場沖突,放在一起就會產生排斥反應。 強湮滅力場被磁場排斥! 其實最基礎的原理,可以這樣去理解,質量單位在湮滅力的作用下,相互關聯、結合、作用,就形成了電磁力、強力 以及弱力三種微觀力。 每一種微觀力的形成,都是質量對湮滅力的‘抵抗,表現。 若是沒有這種微觀力產生,質量存在本身就會被湮滅掉。 磁場,屬于電磁力表現范疇,同樣的‘抵抗,湮滅力的表現形式,但磁場是湮滅力擠壓粒子才會形成的。 現在則是驟然制造出了‘外來,磁場,對于常規的湮滅力已經適應了,但會對于‘增強的湮滅力,產生‘排斥,效果。 當然場力的沖突,底層原理是非常復雜的。 因為沒有其他相關的研究發現,也沒有進行深層次結合微觀理論的研究,王浩也只能以理論基礎,進行簡單的推斷和理解。 ……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,反重力實驗組。 菲利普-羅雷爾坐在電腦前,看著最新的實驗報告,表情嚴肅而認真,他轉而又注意到了來自能源部官員的問詢郵件,雙手放在鍵盤上遲遲不動,都不知道該怎么回復。 能源部官員是詢問他們有了新發現以后,再進一步的研究方向,但菲利普不知道該怎么回答。 就像是王浩和合意的判斷,他們早就已經發現高磁場對于疊加力場的作用,而進一步的研究,幾乎就只有一條路可走,也就是‘繼續增強高磁場對疊加力場邊緣的作用,。 那么就只有兩個方法,一個方法就是增強磁場強度;另一個方法就是增強疊加力場的強度。 前者,已經走不通了。 他們的實驗組使用的是最先進的磁場制造裝置,所能制造的穩定磁場強度高達14t,中心位置的強度也達到8t。 這幾乎已經是人類能制造穩定磁場強度的極限,最少是十年內的極限。 磁場發生裝置使用了最頂尖的超導技術,僅僅是成本就高達六億美元,使用成本也非常的高昂。 第二個方法是增強疊加力場的強度,但他們制造的裝置已經是四重疊加力場,不能說完全是極限,但再增加反重力場數量很不現實,最大的限制依舊是經費。 如果是五重、六重疊加力場,就必須要重新做設計,而且制造裝置的成本大幅度提升,甚至是提升幾倍。 所以唯一可行的就只有增加反重力場的強度。 他們的反重力裝置,使用的是最新的超導材料,制造出的場強為百分之六十一,已經是技術所能達到的極限。 「最好的方法就是繼續增加單個反重力的效率。」 「種花家擁有最頂尖的技術,制造的場強超過百分之七十?!? 「而我們……」 菲利普思考著搖了搖頭。 最近半年時間,他們在橫向反重力場的研究上有突破,但常規反重力場強度上,幾乎沒有任何的技術進步。 唯一進步的是超導材料。 但是超導材料技術的進步,顯然和他的實驗組沒有任何關系。 這就是尷尬的地方,即便他知道下一步的方向,同樣也知道,根本不可能再有進步了。 百分之六十一,已經接近極限了。 「種花國能制造超過七十的場強,已經是確定的消息,他們是怎么研究出來的?估計很大可能,還是材料差距……」 這是菲利普-羅雷爾無法把控的。 菲利普-羅雷爾不知道該怎么回復能源部官員的問詢,他也不知道是否應該申請發布成果。 這個研究已經有了成果,新發現肯定能夠引起國際物理學界的熱議,正常來說,實驗有了新發現,一定要快速發布出去。 另外,他們還很確定,種花家的團隊也會有同樣的發現,剩下的只是 時間問題。 如果他們正常發布成果,種花家很快就能依靠成果復刻實驗,因為種花家擁有更高的反重力技術,復刻的實驗甚至能夠輕易超過他們的研究。 但如果不發布,種花家團隊也同樣會有發現。 所以…… 菲利普-羅雷爾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么做了。 他現在無比后悔上一次反重力國際會議上,公開了高磁場對于反重力場的定向偏移效果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