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特種鋼材含氧量3pp確實是很難想象的概念。 針對頂尖的特種鋼材來說,制造工藝和流程已經苛刻到了極點,軸承鋼的制造過程中,好多步驟都要在真空中進行,必須要排除空氣造成的干擾。 其中任何一個操作過程中的小瑕疵,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。 即便是制造過程沒有任何的瑕疵,對于工藝和流程的要求已經達到了頂點,最終剛才的含氧量也只能提升到5pp 現在的4pp已經不能想象了,可以說達到了常規的極限。 現在國際最高技術都沒有能突破這個極限。 4pp氧量的軸承鋼已經可以支持最大型,精度最高,要求最嚴格的軸承使用。 想要突破國際最高水平,哪是容易的事情? 有些領域的技術,國內想要趕超國際水平是有可能的。 比如,軟件行業。 國際上出現一款軟件,國內也可以很快參照研發出來,因為其中牽扯的技術并不高端。 高端材料技術,可不是想追趕就能追趕的。 現在國內的高端材料領域,依舊和國際最高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,很明顯的一點,國內好多高端材料都需要依賴進口。 顯然。 在需要依賴進口的材料領域,國內的企業、科研團隊,也是有投入進行研發的,有些材料也會進行逆向工程,希望能夠模仿制造出來,但大部分研究,短時間根本沒有任何進展可言。 這主要就在于整體的差距。 首先來說,一些世界頂級的材料公司,在材料的研究上擁有百年的歷史,他們在百年的歷史中積累了無數的經驗。 同時,他們還擁有市場支持。 有國際市場的支持,就能夠讓產品制造出利潤,然后再持續不斷的投入到研發中,就形成了一個互相促進的循環。 很多掌握材料領域最高制造技術的公司,研發經費、投入的科研精力以及研發時間上,總結在一起都是非常驚人的。 這些顯然不是短時間,依靠一些經費投入就能達到或超越的。 國內的高端材料領域,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問題。 高端軸承鋼領域也是如此。 國際頂尖的公司花費幾十年時間,投入大量的科研精力以及研發經費,所掌握的頂尖軸承鋼制造技術,單單靠一個或幾個團隊,再加上一定經費的支持,就想追趕或超越,又怎么可能呢? 即便制造技術只是追趕上,都已經非常了不起了。 超越? 彭輝肯定是不敢想的。 如果真正進行了超越,也就沒有了任何的參照,腦子里真就連概念都沒有了。 另一邊。 王浩倒是沒有那么多的想法。 彭輝團隊改善制造工藝和流程以后,所制造出來軸承鋼含氧量達到4pp他知道消息還是稍微有些失望的,因為比預估還要稍微高一點。 「應該是制造過程的問題吧?」 王浩思考著。 但是差距也不是那么大,他也沒有放在心上,就和史桂芳等人一起討論起軸承鋼制造的問題。 王浩把討論分為兩個部分,一個部分就是有關添加稀土元素的內容。 在特種鋼制造過程中添加稀有元素就可以有無效的增加鋼材的韌性,但對于減低含氧量是沒什么幫助的。 這部分討論,主要王浩希望增加對軸承鋼制造的了解。 另一個部分則直接相關,也就是特種鋼制造過程中,增加一種或幾種新的工藝,看看能不能對降低含氧量有幫助。 之前王浩看了很多的資料,也想了好幾種方法,就和史桂芳等人一起做討論,但最終結果有些遺憾,討論會議進行了兩個多小時,都沒有任何的進展。 「王院士,有好多方法,我們都試過,并沒有什么效果?!? 「我們也論證過采用新方法,有一些方法可能會有效,但是成本實在太高了,而且對于環境要求太過苛刻,實驗室環境都無法實現」 「我覺得有個方法倒是可以……」 「但是,即便實驗室環境能實現真正制造以后出現問題……」 整個討論會議還是有收獲的,王浩確定了幾種方法,會對于降低鋼材含氧量有幫助,但效果肯定不那么明顯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