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王浩回到了梅森數實驗室,認真思考起理論問題,有新的物理現象發現,其理論基礎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。 像是超導相關的研究,必須完善了理論基礎,技術才會有飛躍式的突破。 現在王浩唯一知道的是,疊加力場邊緣的特殊薄層,和強湮滅力直接相關。 但是,為什么疊加力場邊緣,會產生特殊薄層呢? 其中的物理原理肯定是需要探究的。 這是和實驗有關的研究內容。 另外一方面,強湮滅力的作用,倒是有了很大的進展。 在否定暗物質的研究中,王浩就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,也就是強湮滅力場環境下,粒子或物質的外在物理性態會弱化。 王浩仔細思考著。 他覺得自己的思路是正確的,粒子會受到湮滅力的影響,一時間的湮滅力增強,會對于原子核、電子的相互作用產生影響。 當強湮滅力效果消失,影響自然也就會恢復,過程中原子內部的變化,很可能會散發出磁場效果。….如果強湮滅力一直持續,并強度超過一定的界限,就很可能會給原子帶來不可逆轉的變化。 王浩不止是進行思考,還進行了一定的數學構造工作,也就是以湮滅理論為基礎,構造出強湮滅力給粒子帶來的變化。 他只做了簡單的描述,隨后就找到了海倫和陳蒙檬,說起了自己的想法, 王浩指導性的說明了自己的想法。 其中有些內容是真實的,有些還停留在‘想法,階段,但對于海倫、陳蒙檬進行的初步研究來說,已經完全足夠了。 之前海倫和陳蒙檬的研究,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,但缺少性態變化的過程。 換句話說,她們的論證缺少過程。 現在從原子核、電子相互作用影響的角度出發,就能夠以數學的方式描述并推導出作用過程。 女研究員,投入研究的時候也是很瘋狂的。 當找到了明確的方向 、方法,海倫和陳蒙檬日以繼日的待在工作間,不斷的討論、不斷的記錄研究,研究進度也快速提升。 兩周后,海倫和陳蒙檬一起把歸納好的研究論文交給了王浩。王浩花費了兩個多小時,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下,也忍不住贊嘆起來, 這一點是王浩沒有想到的。 他根本就沒有說起疊加力場邊緣薄層讓物質產生磁場的發現,結果海倫和陳蒙檬竟然依靠論證推導出來了? 陳蒙檬有些期待的問道, 王浩沒有直接回答,而是朝著兩人豎起大拇指。 接下來的論證都是圍繞強湮滅力會使得粒子內部穩固、對外性態弱化去論證的。 比如,強湮滅力能夠增強強力作用,同時會讓質子、中子的結合更加緊密。 比如,穩固粒子對外放射性損耗會降低。 放射性指的不是衰變,而是對外散射的光波,以及一些對外的物理特性。 等等。 王浩把研究論證中的數學內容,從頭到尾的梳理了一遍,指出了幾個小問題,再讓她們回去簡單做了一下修改。 之后就可以投稿了。 這一篇論文的名字是個大標題,直接就叫做《強湮滅力》,分開兩部分分別作為海倫和陳蒙檬的博士論文。 主體研究論文則直接進行投稿,作者就是海倫和陳蒙檬,她們一起并列一作。 王浩則是通訊作者。 因為是一篇物理理論研究論文,他下意識就要投給《科學》雜志,隨后想到了上一次的事情。 《科學》一起發表了兩篇暗物質相關的論文,而且兩篇論文內容還是截然相反的。 王浩頓時做出決定,直接把《科學》雜志拉入黑名單,把論文投給了《自然》雜志。 《自然》雜志,曾經也有過合作。 至于審稿不審稿之類,因為是學生的論文,王浩倒是覺得正常審稿也可以,畢竟論文也不急著發表,間隔一個月、兩個月發表,也是能夠接受的。 bq. 不吃小南瓜提醒您:看完記得收藏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