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。 王浩召集了研究中心所有的核心成員,也包括一些技術組的組長,直奔主題說起了新的實驗研究方向-- “疊加力場!” 王浩很認真的說道,“我們需要做新的研究,主要核心就是把反重力場疊加在一起。” “最好是能進行更多場力的疊加,三重、四重,或者是更多重。” “現在大家想說一下,怎么來設計實驗。” 這個實驗的論證相對還是很簡單的,只是進行反重力場的疊加,可以理解為制造幾個力場,讓覆蓋區域疊加在一起,就只是一個簡單的‘幾何問題’。 當然其中也牽扯到了現有的技術問題。 顏靜當即就說了一下技術問題,“反重力場不能脫離超導體表面,想要實現完全力場的完全重疊是不可能的。” “我們現在能制造的向上的反重力場覆蓋范圍是半球形、半橢球形,不管是怎么進行設計,最多就是進行覆蓋或者是區域重疊。” 顏靜的意思很明確,反重力設備是圓形的裝置,制造向上的反重力場,實際覆蓋區域是半球形,半球形的下方并不是平面,而是包含超導體材料的部分,形狀和超導材料的布局直接相關。 現在制造重疊反重力場,肯定不會考慮超導材料相關的區域,就只考慮上面的半球型區域。 即便是制造兩個完全相同的反重力裝置,因為不可能放在完全相同的位置,覆蓋區域就不可能完全重疊。 王浩聽罷點點頭,“確實不可能完全重疊。” 向乾生思考著問道,“王院士,我們的方向是重疊數量最高,還是重疊區域最大?” “最好都有。”王浩回答道。 “重復區域最大的方案肯定是進行覆蓋,也就是制造兩個力場,小力場包含在大力場內。” “如果是三重,那么就制造三個力場,但難度很高,而且制造那么大區域的場力也很有難度,需要很多經費。” 其他人也跟著說起來,“如果只是重疊就容易多了,可以制造幾個同樣的設備,放在不同的方向。” “我們現在最高的技術,能制造向上百分之七十三的力場,但是疊加有什么意義?” “既然王院士說了,肯定有意義。” “區域重疊確實是最簡單的……” 最終會議確定了區域重疊的方案,就是制造三個完全相同的反重力設備,以三角形態邊對邊進行排列,中心位置就會出現三重力場疊加。 但其他人都不知道為什么要進行實驗。 過去的無數次實驗表明,反重力效果是不能夠疊加,制造三個力場也只是連接在一起。 那有什么意義? 王浩并沒有進行說明,他的想法還需要實驗進行驗證,但顯然他對于實驗非常的迫切。 下午的時候,他馬上就安排進行單個設備的測試。 研究中心有三臺能制造反向上反重力場的設備,最高能制造出百分之七十三的力場。 但王浩最后還是決定選擇制造百分之五十力場的設備,因為其制造出的力場向上的區域,近乎是個正半球型。 很快。 設備測試實驗開始。 測試是常規的反重力實驗,已經進行過很多次,只是對設備進行檢驗,確定設備沒有問題,就參照去制造兩臺完全相同的設備。 王浩站在遠處看著實驗設備,他對于測試沒有什么期待,就只是參與一下而已。 這時候,他還在思考反重力區域重疊的問題。 反重力場,也就是湮滅力場,重疊以后會發生什么? “兩個區域重疊,就只會連接在一起;三個區域重疊,正常來說,依舊只會連接在一起。” “但重疊區域,不可能什么都不發生,還需要進行很多相關的的檢測,不管是物理特性,還是其他什么影響。” 王浩認真思考著,“一定會發生什么!” 場內的反重力實驗在進行著,電力已經連通好,設備開啟也就開始了測試。 當看到代表場強的指針發生偏轉,再看向設備上方已經知道出反重力場的區域,一道靈光忽然一閃而過。 王浩非常認真盯著那一片區域,忽然想起了徳國普朗克研究院反重力團隊,對于湮滅力場性態的測定實驗。 那是一個設計很簡單的實驗,就只是把液體放在反重力場內,液體中懸浮的物體,立刻就漂浮到了水面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