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這個論證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,另外,論證也需要很多實際的數據。 smes儲能實驗裝置是跳不過的,他們必須要完善smes技術,在此基礎上得到一系列的數據,才能夠支持進行smes電池的技術論證。 好消息是,研究組的每個人都很配合,而且非常的積極。 現在和最初已經不一樣了,smes儲能實驗裝置明顯非常成功,也讓研究組的很多人轉變了態度。 比如,劉明坤。 因為王浩在設計論證工作中表現出的獨裁態度,好多細節的敲定也并不做解釋,讓劉明坤心里對王浩很有意見。 現在就完全不一樣了。 劉明坤提起王浩就豎起大拇指,還和其他人說道,“你們沒發現嗎?我們在設計論證的時候,王院士參與了每一個部分,而且都是一手敲定了設計方案。” “他為什么這么做呢?告訴你們吧,很多方面,他甚至都不屑于解釋。” “那些對他來說太簡單了,可能在他的想法里,那些根本不需要解釋,是一看就懂的。” “很明顯,咱們都不是天才,最少智商上……沒有達到王院士的理解,所以才會對他產生誤解。” 其他人聽到劉明坤的說法都表示同意。 王浩是誰? 那可是公認的世界第一的數學家、物理學家。 說王浩的智商世界第一,根本沒有人會去反駁,他們不能理解王浩也是很正常的。 相比王浩,他們就都是普通人而已! 差距太大! 研究組的成員不只是對于王浩的態度有所轉變,他們在工作中頗有一種用心學習、理解的風氣。 現在整個研究組正在重新審視設計的原稿,針對負責的每一個部分設計進行理解。 他們需要時間來理解這些內容。 只有對設計完全理解,通透,知道為什么這樣設計,知道設計會造成什么結果,后續出現故障或其他情況時,才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修改。 這是很重要的工作。 如果能完全理解設計每一部分的原理和功效,后續的研究就能夠針對提出一些好的建議。 第二則是為未來考慮。 現在他們研究的smes技術,未來很可能會用來制造大型的儲電裝置。 毫無疑問。 如果開啟了大型smes儲電工程項目,研究組中的很多人,大概率會參與到項目中。 到時候,他們連設計原理都搞不懂,還怎么去幫忙項目實現呢?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讓王浩一個人來做吧? 他們知道,哪怕敲定了smes儲電工程項目,王浩也是不可能參與的,因為他參與應用方向的工作,根本就是大材小用,研究工作才是最重要的。 …… 一個星期后,有個好消息傳來。 梁靜葉確定加入王浩研究組。 來的不只是梁靜葉,還有潘東團隊的很多人,因為他們組的研究被確定暫停了。 當研究被確定暫停,研究組就沒有存在的必要,潘中的團隊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員,都決定來西海加入王浩的研究組。 三分之一,聽起來并不多,實際上已經很多了,主要還是因為異地工作。 異地工作,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。 一些中年人有家庭、孩子的牽絆,再考慮到自己的能力有限,即便是有很好的工作機會,也可能會直接拒絕掉。 所以確定前來的,要么是年輕人,要么是一些真心追求科研,或者不被生活所牽絆的人。 王浩對于一大群新人的帶來還是很期待的。..??m 不管到了任何時候,研究組擴張肯定是好消息,他巴不得更多的人參與論證工作。 smes研究組的工作步入了正軌。 王浩的工作就相對輕松很多了,因為大部分時間都需要等待,他只需要參加一些設計論證的小會議,就沒有其他事情可做了。 當相對清閑下來以后,王浩也關心了一下自己帶的學生。 現在他的學生只剩下四個--海倫、陳蒙檬、邱會安以及丁志強。 四個人都在讀博。 海倫、陳蒙檬、邱會安,都已經在準備博士論文。 丁志強主要還是參與超導材料實驗室計算組的工作,同時也在糾結研究方向的選擇問題。 和其他大部分數學博士不同,丁志強的主修方向有兩個,一個是偏微分方程,另一個是代數幾何。 王浩都能感受到丁志強在偏微分方程上的天賦,但丁志強似乎更喜歡代數幾何,他在計算組的工作得到了一致認可,還發表了兩篇代數幾何方向的sci論文。 不過幾個博士學生中,發表論文最多的是海倫,她專注于湮滅理論的研究,個人已經發表過五篇sci,其中有兩篇和陳蒙檬一起合作,刊登在頂級學術期刊。 陳蒙檬自然也有兩篇頂刊掛名,個人也發表了一篇量子物理方向的sci研究論文。 現在來說,鐘家慶數學獎起步的邱會安,讀博表現反倒是最差的,過去兩年時間,他沒有發表過任何一篇論文。 這主要還是方向問題。 或許是受到了王浩的影響,邱會安最初選擇的方向是黎曼猜想,他當然不是想要證明黎曼猜想,只是希望研究能有一點點的進展。 后來,他放棄了。 當放棄一項專注于近一年時間的研究,對個人的打擊還是很大的。 后來邱會安就專注于數論的方法論研究,簡單來說,就是研究‘用什么方法去解決數論問題’。 他在這個方向的研究上倒是有了一點小進展。 王浩對于邱會安在數論方向的發展也是非常期待的,只不過數論是個高難度的方向,想要有成果也是非常困難的。 這天,海倫和陳蒙檬一起找到了王浩。 陳蒙檬走進辦公室,開口道,“王老師,我和海倫有點找不到方向……”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