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當得知王浩的研究組準備制造實驗裝置的時候,潘東感到有些不可思議。 他坐在辦公室里,和鄧建強說著,“這才一個多月吧?一個月時間,就敲定了所有的設計方案?我們當時可是用了半年。” 鄧建強回想了一下,道,“確實,我們在設計上用了半年,搭建實驗裝置也用了三個月。” 他說著補充一句,“他們應該更快,估計一個多月也差不多了。” “那可是王浩院士……” 潘東說著撇了撇嘴,明顯是非常的不滿,“才剛一個月時間,大概就是在我們的基礎方案上,添加了一些東西吧,估計就是想把基礎搭起來。” “后續還要一邊實驗一邊去完善,等全部的部分制造好以后,肯定還會有一系列的問題。” 鄧建強點頭同意道,“這才剛剛開始。即便是全部制造好,想要調試正常運行也要幾個月時間,然后他們就會和我們碰到同樣的問題。” “失超保護,就是最大的問題啊!”潘東說著也有些苦惱。 這時候,辦公室的門被推開了。 梁靜葉走了進來,說道,“我們組研究出了新方案,通過對于檢測位置的變換,把數據傳輸到電腦上,自動進行檢測,這樣可能解決線圈以及熱度感應的問題。” 潘東聽的眼前一亮,“具體說說。” 他說完趕緊讓梁靜葉坐下。 梁靜葉也仔細說了起來,大體上就是檢測位置以及系統數據的調整,可以讓數據變動更加敏感,一定程度上,就可以解決線圈以及熱度感應的屋內。 潘東和鄧建強聽得頻頻點頭,都覺得這個新的方案可行性很高。 “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,我們的進度最少要快三個月!” “這是個答桉問題啊!” “小梁啊,真有你的,這個想法太好了!” 梁靜葉的嘴角也不由露出了笑意,旋即開口問道,“潘老師,我剛才聽你們正說王浩院士的研究組,他們那邊進度怎么樣了?” “他們啊,正準備制造設備,速度是真快!” “再快也沒用,和我們最少還差了一年!” “小梁啊,有你在,我們也不怕他們趕上進度……” 梁靜葉聽著微微蹙眉,也不知是為什么,忽然稍稍有些擔心了。 …… 和鄧建強估算的時間差不多,裝置的制造總計花費了五個星期左右。 大部分的時間,都花費在部件的制造上。 另外,各個部件、設備的安裝調試,也花費了一定的時間。 讓研究組的人感到驚奇的是,好多部件的調試非常順利,甚至順利到不可思議。 這時候,他們已經感覺設計方案的不一般。 正常來說,設計方案有問題的情況下,好多部件的調試都會遇到問題。 王浩則是不急不慢,他把實驗裝置制造工作,交給了丁勝利和劉明坤,自己則專注于計算機組的工作。 計算機組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。 現在不管是任何高科技的產品,都必須要有軟件的支持,smes儲電裝置中,儲能線圈的失超保護、制冷系統與功率調節系統的狀態監控,都需要軟件進行自動化控制。 如果軟件上出現了問題,硬件設備就不可能協調,肯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。 王浩對于計算機組的工作非常關心。 計算機組的工作基礎,是潘東團隊提供的基礎代碼,王浩從頭到尾瀏覽一遍代碼,在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改動。 隨后他做了軟件的模塊設計工作,把每一部分交到個人去完成,但軟件依舊可能出現問題,因為任何程序都會有bug。 王浩希望做到的就是盡量減少bug,讓后臺軟件控制變得更穩定,再加上穩定的監測,系統上就相對比較完善了。 很快。 一個月時間過去了。 smes儲電實驗裝置制造完成,裝置搭建在一個幾十米直徑的大坑里,主要是擔心會出現爆炸等安全問題。 另外,裝置運行時,內部的高磁場也是有危險的。 在裝置全部安裝好以后,研究組馬上進行了試運行,和想象中的一樣,第一次運行就失敗了。 這是非常正常的。 之后進行了詳細的檢查,就發現問題出在供電裝置上,只是一個很小的問題。 第二天又進行第二次運行,結果就發現線路對接出現了問題。 這是裝置制造過程中出現錯誤。 然后是第三次、第四次…… 每一次的運行遇到的問題,最大的就是材料或制造不符合標準,要么就是裝置制造和安裝中的錯誤,導致一些模塊出現問題。 比如,線圈纏繞平滑度不夠,導致檢測調節系統不穩定。 監控系統…… 制冷系統…… 每一個部分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小問題。 這時候,王浩也發現科技應用的研究,確實和理論研究不一樣,理論研究走在正確的方向上,是不會有錯誤的。 科技應用的研究,好多問題和設計無關,制造、材料、設備,甚至是人為因素,都會導致出現一些問題。 當碰到一個問題的時候,想要發現原因也很不容易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