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一個大型系統項目的事情,曾海玉一個人是無法做決定的,他還要回到研究所和其他人商議。 王浩只需要等待消息就可以了。 其實曾海玉說的篩選方案問題對他來說并不復雜,他當然不會去慢慢手動計算,而是做一個數學上的分析,肯定能夠得到一定的結論。 但是他不想做。 即便篩選出了最優的方案,也不一定就是最適合的,就像是曾海玉說的,他們可以拿出很多種方案,確定了一種方案以后,后續還要進行調整。 整個過程中會扯到很多的計算,總不能每次碰到計算的爭議就來找他解決。 所以工作根本就沒有意義,還不如直接研究一套模擬系統,每一次都用計算機的方式解決問題。 這對于梅森數實驗室有好處的,他們在完成和航天局的合作項目以后,手里已經沒有大項目了。 實驗室的好多人都‘閑著’,研究人員無事可做,可不是什么好事情。 所以王浩就干脆說幫助做一套模擬系統,和流體力學計算有關的核心難點,對他來說已經不算太復雜的問題。 他完成了核心的數學問題,附帶工作交給其他人就可以了。 至于幫助選出最優的方案,也就算是達成項目合作附帶的‘贈送’了。 那只是個小事情而已。 幫助實驗室找一個千萬以上的項目才是大事情。 “維持一個實驗室運轉,實在太不容易了,還要費心費力的去找項目。” 王浩嘆了口氣。 …… 在王浩感慨著工作不容易的同時,全球物理界的焦點,都在歐洲核子組織的粒子對撞測試實驗上。 這是第二次測試實驗,強度比第一次還要高。 來自三十七個國家的研究團隊,參與了實驗工作,國內也派出了一支團隊參與后續的實驗數據分析工作。 但國際關注的焦點卻是兩個獨立研究組,一個是迪迪埃-馬約爾的研究組,一個是格斯納-雷尼爾的研究組。 雖然歐洲核子組織沒有發布確定的消息,但很多內部人士都知道,兩個獨立研究組會專門負責單獨能量區間數據的分析工作。 所謂單獨能源區間,就是‘183gev-187gev’區間的數據。 之前迪迪埃-馬約爾的研究組,先一步完成了相關區間的數據分析工作,并得出區間內存在新粒子的置信度。 雖然置信度沒有達到五個標準差,但只要超過一個標準差,就足以說明相關區間存在新粒子的可能性很高。 當粒子對撞測試試驗結束以后,兩個研究團隊全部投入到相關數據分析工作中。 他們之間存在強烈的競爭,研究組的每個人都很努力的進行工作,希望能先一步完成數據分析,確定新粒子的存在。 最終還是迪迪埃-馬約爾拔得頭籌,或許是因為他們已經有了相關的經驗,在初始數據報告結束的第四天,就完成了區間內所有的數據工作。 他們在實驗組的網頁上,發布了研究成果以及確定的消息,“我們已經發現了新粒子的信號。” “在183gev-187gev區間內,存在一個新的新粒子,通過實驗數據的測算,新粒子存在的置信度超過7個標準差。” 他們甚至對新粒子進行了解析,“新粒子,很大可能是一種全新的μ介子,質量是電子的500倍左右。” 物理界對于發現新粒子,置信度標準為超過五個標準差,七個標準差,也就代表發現新粒子的可能,超過了99.99999%。 這個概率實在是太高了。 在迪迪埃-馬約爾的研究組,發布研究成果的兩天后,格斯納-雷尼爾的研究組也確認了新粒子的存在。 他們所計算的標準差為‘6.9’,同樣認為是一種全新的μ介子,對于新粒子質量的計算更加精準。 格斯納-雷尼爾接受采訪時說道,“新粒子是一種新型的π介子,質量是電子的509.4倍。” “它的衰變速度非常快,但我們還是成功捕捉到了信息。” “這個發現非常的驚人,也代表未來可能通過計算分析,能夠提前預測出更多的新粒子。” “我們相信,今后會有更多的重大發現……” 在兩個研究組相繼確定了新粒子以后,歐洲核子組織也發布了相關研究報告,確定了新粒子的存在。 這是個震驚國際物理界的消息。 雖然之前已經有了預估,但真正確定下來還是讓人感到驚訝,好多人都重新回顧了王浩和保羅菲爾-瓊斯一起的研究。 他們能夠通過塑造新的衰變問題數學體系,再結合楊-米爾斯方程進行計算,就能夠提前計算出新的粒子。 這種方式是非常不可思議的。 在之前大多數新粒子,都是通過粒子對撞的實驗數據分析發現的,能夠通過研究理論預測的粒子數量非常稀少,也都是那些非常關鍵的粒子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