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泰勒斯-帕里西見到王浩就只是朝他笑了一下,然后象征性的握了個手,隨后完全不在意的走開了。 那種表情可以解讀為完全不屑于和王浩進行交流。 王浩也只是輕抿了一下嘴,他當然明白為什么那些國際上的凝態物理專家們,見到他都沒有什么好臉色。 大概原因就是,他們的飯碗快被砸掉了。 有學科崛起,就有學科衰落。 常規的超導凝態物理研究,就屬于衰落的學科,因為他們的研究似乎失去了意義。 但實際上,王浩不認為超導凝態物理的研究失去了意義,只是因為他以元素組成為基礎,聯系了超導臨界溫度的問題。 但是,超導凝態物理的研究,能夠在微觀的領域,繼續給超導理論機制提供支持。 半拓撲的理論還是有局限性的,比如,無法論證太復雜的元素組成。 如果是進行超導應用材料的研究,比如想研究出常溫的超導材料,半拓撲的理論就顯得不足了。 要么就是碰運氣似的研究出常溫超導材料;要么就是必須繼續完善超導理論機制。 王浩很清楚半拓撲的研究已經達到極限,他不可能只依靠對于微觀形態的論證就完全破解超導的奧秘,再近一步的進行研究,就肯定會聯系超導凝態物理理論內容。 物理界大概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,才會導致超導凝態物理的專家們似乎像是要失業一樣。 當然,也是因為沒有發展到那一步。 現在連臨界溫度在100k以上,可應用于工業的超導材料都沒有,自然不用考慮什么常溫超導材料。 …… 當王浩正在和其他人說著半拓撲的研究時,有個來自加州理工大學的‘熟人’,正坐在位置上遠遠的看著,他的眼神稍稍有些復雜。 正是保羅菲爾-瓊斯。 保羅菲爾-瓊斯又來了,但目的并不是否定湮滅理論,反而希望能夠聽到一些有關湮滅理論的內容。 在返回加州理工大學以后,保羅菲爾-瓊斯就開始認真的研究湮滅理論,希望能以自己的研究找出理論的問題。 一段時間以后,他沒有找出任何問題,反倒是在湮滅理論的研究上有了一定的成果。 比如,他構造出了湮滅理論和量子物理相關的一些數學內容。 這并沒有讓保羅菲爾-瓊斯感到興奮。 在完成那些研究以后,他意識到自己似乎‘幫助’了湮滅理論,當即撕毀了所有的內容,一時間,他的狀態甚至有些瘋狂。 好多同事都不敢接觸保羅菲爾-瓊斯,因為他們感覺保羅菲爾-瓊斯的狀態有些不對勁,就像是一個瘋子一樣,偶爾就神神叨叨的自言自語,甚至會在辦公室里砸東西。 保羅菲爾-瓊斯的內心感到非常的痛苦,他一直深信弦理論,可現在他卻發現自己喜歡上研究湮滅理論。 其實也是很正常的,弦理論已經研究了幾十年,好多數學構架都已經完善,再想進一步的研究,難度就變得非常的高。 湮滅理論就不同了。 湮滅理論是一個全新的內容,暫時只有很簡單的數學構架。 這就像是一個新發現的小河,誰也不知道河里有多少魚、什么種類的魚,一個喜歡打魚的漁夫,在岸邊一口氣打到了很多新種類的魚,自然就會有一種興奮的感覺。 保羅菲爾-瓊斯體會到了這種感覺,但他對于自己的感受非常的羞恥,他覺得自己是背叛了弦理論,成了萊德利那樣可恥的叛徒。 保羅菲爾-瓊斯來到了蘇東,還是希望聽到一些湮滅理論的內容,他給自己找的理由是,“能知道一些新內容,就可能會找出問題。” 現在看到被圍繞在中間的王浩,保羅菲爾-瓊斯再次提醒自己,“我只是來找問題的,而不是希望聽到一些新的理論內容……” “對,我只是來找問題!” “對理論更了解,才能夠找出問題!” “我可不是萊德利,永遠都不會背叛弦理論!” …… 會議正式開始。 超導相關的專業領域就沒有什么頒獎過程了。 開幕式只是做了近幾年的成果總結,重點提及了王浩以及他的團隊的最新研究,展望著未來超導技術的騰飛,隨后會議就進入學術交流的部分,應邀來參會的學者,分別做研究和工作報告。 會議接收了兩百多份論文,要做的研究和工作報告有很多。 第一天安排的都是很短的報告,有一些工作報告只有二十分鐘,新的成果報告相對時間長一些,一般也不超過四十分鐘。 王浩一直很耐心的在聽。 超導理論機制的會議,內容都和常規的凝態物理方向有關,因為已經找到了湮滅理論的論證方向,任務的靈感值也不斷的增加。 一天時間,靈感值就已經增加到了30點。 第二天就是王浩的報告了,或者說是王浩團隊的報告,團隊總計有四場報告。 王浩所做的部分是‘元素組成與微觀形態幾何構造之間的關系’。 其他三人都分別在各自的領域的成果作報告。 第二受到關注的是比爾卡爾的代數幾何研究,針對高維節點圖形的反復合方法,研究可以說是非常突出的,甚至可以達到半個菲爾茲的程度。 王浩的報告被安排在了上午九點鐘,他走到臺上的時候,就注意到有很多不友好的眼神。 那都是來自超導領域的凝態物理專家們。 這次會議是超導的機制會議,來參加的一半人,都是凝態物理專家,好在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對他的敵意并不大,但國外的學者就不一樣了。 他們好多都感覺自己的飯碗被砸了,一些項目被卡資金是很正常的事情。 雖然他們依舊是超導領域凝態物理的專家,但感覺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受關注程度都大大降低。 這讓他們感到很不滿。 另外,他們也和汪承林有類似的想法。 超導理論機制的研究,可以向前追溯一百年時間,期間單單是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超導研究就有五個,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學者則有十個。 如此多的重量級研究,已經形成基礎邏輯的研究學科,就因為王浩的半拓撲研究,整體地位就大大的下降。 難道超導領域凝態物理相關的研究就變得沒有意義了嗎?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