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那可不是他想要的。 王浩則是一路很淡定,因為他去年的時候已經拿到了自然科學一等獎,今年再去一趟拿同樣的獎項,心情自然就平靜很多。 他們一路到了首都。 在酒店休息了一晚后,第二天早上的時候,就去了舉辦科學技術頒獎儀式的禮堂。 王浩走進禮堂以后,就被在場的學者熱情的招呼。 每一年自然科學頒獎儀式,獲獎人都是不一樣的,很少有學者能連續參加兩屆頒獎儀式。 所以王浩見到的學者也都不同。 他就是聽著一路的恭喜走進去的,等真正進去談頒獎的時候,好多人就沒有去談王浩的研究,而是說起了物理實驗室的項目。 這個項目的影響力太大了。 即便是到了現在,新聞上還是有很多的報道,包括一些科普的內容,也包括期待未來超導以及反重力的研究。 很多凝態物理研究的機構、團隊,也準備申請交流重力相關的研究項目,有的機構、團隊已經做出了申請,而有的機構、團隊還在準備中。 一般的項目申請,都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,自然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。 好多人來和王浩咨詢項目研究方向的問題。 王浩也解釋道,“這個研究主要是以交流重力實驗為基礎,去研究超導發生機制。” 他透露了一句,“我們現在能解釋的只是單質金屬,其實我希望看到一種現象,就是某種超導材料在進行交流重力實驗的過程中,在沒有達到臨界溫度時,所產生的交流重力場強度要比達到超導狀態更高。” “這個現象非常重要,不管是對于理論研究,還是對于新發現,都非常重要。” “如果哪個研究小組在實驗的過程中,能夠發現這個現象,絕對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果。” 王浩的解釋被很多人記了下來。 這是非常重要的。 在交流重力結合超導的研究中,王浩毫無疑問是頂級的專家,是他完成最初的理論基礎,可以說就代表了正確性。 到目前,還沒有其他機構或個人,完成其他的突出成果。 之后有人又問起王浩在做什么研究,王浩簡單的解釋一下自己申請的項目,“建立一個新的拓撲體系,希望能夠對更復雜的元素結構所形成的微觀形態做出解析。” 這個解釋,理解起來并不容易。 首都大學的朱剛教授,則是給其他人做出了更詳細的解釋,“我看了國際上的報告,阿克薩伊-文卡特什對王浩的理論研究的很深入,他說現在的王氏幾何,只能用來解析單質元素形成的微觀形態。” “微觀形態是一個三維半拓撲圖形,王氏幾何的定義很簡單,但如果想解析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所形成的微觀形態,其難度是呈現指數級上漲的。” “這就很太難了!” 朱剛認真說道,“王氏幾何定義簡單,也只是相對而已。” “比如說,一個數字的平方,理解起來當然很容易,換做是a+b的平方,就要復雜一些。” “王氏幾何,可不是a+b,真正說起來,或許可比十個以上未知數組成的列式,上面添加個平方、立方……” “其計算的復雜度就可以想象了,所以針對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進行微觀幾何解析,就會變得非常非常復雜。” “剛才王教授說建立一種全新的拓撲體系,或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,不過建立一個新體系,難度……” 他說著苦笑的搖搖頭。 只要想想其中的難度和復雜性,他就知道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完成。 那是超級天才,才能夠解決的問題。 …… 終于,頒獎儀式開始了。 頒獎的流程和去年差不多,領導組到來以后,就是現場所有人的合影,領導和前排的人握手以后,就進入到頒獎環節。 首先頒發的還是最高科學技術獎,兩個走路顫顫的老院士,登上了領獎舞臺接受了領導的頒獎。 然后就是自然科學獎了。 今天的自然科學獎評選,據說就只有一個一等獎,獲獎人就只有王浩一個人。 在場的學者們都知道領導要宣布什么了,他們唯一想知道的是,王浩具體是以什么研究獲獎。 他手里有好幾個研究都足以獲得自然科學一等獎。 包括哥德巴赫猜想。 包括NS方程。 包括超導定律相關的研究。 前兩者都是數學最頂級的研究,而后者則是物理界最頂級的研究,甚至足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。 這種級別的成果獲得自然科學一等獎,肯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。 在所有學者的關注中,領導宣讀了自然科學獎,“今年是很特殊的一年,我們在數學理論的研究上有了巨大突破。” “包括哥德巴赫猜想,包括ns方程,這些國際數學重大的問題都一一被解決。” “科學技術獎項評委會特別討論頒發,給西海大學教授,王浩,自然科學……” “特等獎——!”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