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湮滅拓撲相變理論,聽起來確實很復雜,讓人有些捉摸不透。 實際上,舉例說明就可以簡單理解了。 鄧肯-霍爾丹的研究,理論上發(fā)現(xiàn)了超導內的拓撲相變,也就可以簡單理解為,他發(fā)現(xiàn)了‘微觀形態(tài)被擠壓’。 微觀形態(tài)被擠壓,結合其他的因素就形成了超導現(xiàn)象。 王浩則是進一步的做理解,研究‘微觀形態(tài)被擠壓的原因’,也就是‘湮滅力擠壓了微觀形態(tài)’,然后微觀形態(tài)的改變,則產生了其他影響,也就是形成了交流重力場。 這就像是發(fā)生皮球爆炸一樣,鄧肯-霍爾丹是發(fā)現(xiàn)了皮球爆炸,王浩則是研究皮球是怎么爆炸的,以及爆發(fā)產生的沖擊,導致的外在影響。 因果,很重要。 物理的研究設定好了理論,就要以實驗來展開了。 王浩在確定下來研發(fā)方向以后,和向乾生、何毅、肖新宇、顏靜等實驗室研究員們討論了一下,說起了主要的研究方向,隨后就讓實驗室開始進行準備。 同時,也讓人向相關部門打了報告。 交流重力實驗的研究很大一部分是要保密的,在超導機制相關的方向,保密的強度并不高,而交流重力強度,也就是反重力的研究方向上,則是要絕對保密的。 兩個研究方向不同,做的實驗卻很相似。 所以實驗開始前,做個正式的匯報,相關部門也可能會派人過來,一方面是保證實驗數(shù)據(jù)的安全問題,一方面也方便直接上報數(shù)據(jù)。 這個項目的保密研發(fā)機構,是一個叫‘244工廠’的研發(fā)部。 244工廠,就只是一個代號,實際上也是個大型的科研部門,做的都是重大保密的項目。 在做了匯報以后,只過了兩天時間,244工廠就有人來了。 前來的是一個小隊,主要負責人是兩個研究員,一個是阮偉平,一個是王強,都是四、五十歲的中年人。 王浩招呼著幾人進了實驗室,一番寒暄之后,也說起了交流重力的研究項目。 阮偉平道,“本來這次只有王強一個人來,但是,我們正巧也接到首都大學基礎科學中心那邊的消息,他們的研發(fā)也有了進展。” “哦?”王浩感到有些意外。 阮偉平繼續(xù)道,“我會一直在這里,也參與你們的實驗研究,直到完成這一個階段。王強下周要去基礎科學中心,看看那邊的情況。” 王浩對基礎科學中心的研究并不關心,他有些好奇為什么會派出兩個研究員,還直接參與到實驗中,也干脆問了起來,“為什么會直接參與實驗?” “我的意思是,你們部門不是在做自己的研究嗎?” 王強嘆氣道,“還不是因為研究卡住了。” 他是以嘆氣的語氣說的,但表情明顯十分得意,“我們做了很多次實驗,交流重力場的強度,也跟著實驗有了提升,但最近的三次實驗,就沒有再提升了。” “我們經(jīng)過討論認為,沒有足夠的理論支持,技術上能達到這個強度,已經(jīng)是頂點了。” 王浩更好奇了,他小聲追問了一句,“能具體說說嗎?強度有多高?” 王強看了阮偉平一眼,湊在王浩耳邊小聲說了個數(shù)字,“百分之十。” 他說完翹起了嘴角,也以為王浩會很驚訝。 結果只是看到,王浩很淡定的點了點頭,好半天才簡單給出了個評價,“還不錯。” 王強和阮偉平對視一眼,覺得王浩大概是害怕其他人看出來,所以才壓住了心里的驚訝。 對于這個數(shù)據(jù),他們內部可是非常得意的。 他們拿到了交流重力實驗相關的數(shù)據(jù),并以‘交流重力場強度百分之6’作為起點,從技術角度出發(fā)去做研發(fā),只用了三個多月時間,就把交流重力場強度,提升超過了百分之十。 這個數(shù)據(jù),可以說是成果斐然。 因為類似的研究,一般來說數(shù)值越高就越不好突破,交流重力場強度從2%到6%,從6%到10%,難度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。 這項研究非常有意思,研究所里的物理專家們都很感興趣,過來參與的人也非常的多。 他們一起做論證,一起對技術進行修正,才使得技術有了很大突破。 不過當交流重力場強度達到10%以后,連續(xù)做了幾次實驗,都沒有再繼續(xù)提升了。 這也是他們出來的原因。 西海大學的物理實驗室,正準備做同樣實驗另一個方向的研究,實驗過程和數(shù)據(jù)肯定會有一定的參考價值,每一次實驗數(shù)據(jù)都是很重要的。 后來又聽到首都大學的基礎科學中心,也匯報說做了同樣的研究,甚至研究上還有一定的突破,他們也要派人過去看看。 王浩聽了王強口中所謂的‘高數(shù)值’,甚至沒有一絲一毫的心里波動,連后來的點評都是禮貌性質的。 他確實覺得百分之十并不高。 在對交流重力場強度的理解上,王浩和阮偉平、王強是不一樣的。 在王浩看來,研發(fā)來說,百分之二提升到百分之六更難,因為復刻交流重力實驗初始數(shù)值就有一點多,百分之二就是最初始的數(shù)據(jù),從百分之二開始提升,就可以理解為從零到一的突破。 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,則都屬于后續(xù)的拓展了。 有了前期如此多的數(shù)據(jù)支持,只要正常做研究都可以慢慢達成。 王浩隨后解釋了自己的研究想法,“我們是進行超導機制方向的研究,但實驗都是一樣的,我們首先還是要在交流重力的場力方向上做研究。” “這樣的研究能夠讓我們更了解,超導內部的拓撲相變形態(tài)、方向,以便能找出其中的規(guī)律機制。” “如果能摸透一些機制,就可以以此來做實驗設計……” 王浩仔細解釋了一番,也是想問一下兩人的想法。 阮偉平馬上不在意的道,“王教授,你們想怎么做實驗就怎么做實驗,這種研究,如果有限制就根本無法進行。” “這個道理,我們還是明白的。” “在實驗上,我們只是旁觀、記錄,或者也可以參與,但是對你們的想法、實驗方法,我們不會插手。” 這就是給了研究的自主權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