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日國,東京大學。 田俊干夫是沃爾夫獎得主,日國數學界稱他為第二個伊藤清,他確實和伊藤清很相像,同樣是東京大學的教授,同樣獲得了沃爾夫獎,甚至研發領域都很類似。 但是,田俊干夫并不想做第二個伊藤清,因為他還很年輕,只有37歲,他希望能獲得一個菲爾茲。 這樣他就可以超越伊藤清,成為國際公認最頂級的數學家。 菲爾茲,才是數學界至高無上的榮譽。 此時,田俊干夫正思考著剛過去的非線性偏微分方程會議,思考著ns方程議題中村正雄的判斷。 中村正雄認為王浩證明NS方程弱化取值光滑性的方法,并不能夠用來解決NS方程問題,也就是無法把常規取值擴大到無限取值。 田俊干夫仔細想著,認為還是有一定道理的。 他仔細研究了王浩的證明,發現這個思路已經到了頂點,根本不可能依照方法去繼續擴大取值范圍,自然就無法擴展到無限取值。 “而且大多數最有難度的研究,弱化證明的思路往往無法解決問題本身。” “哥德巴赫猜想的篩法是這樣,孿生素數猜想的有界間隙也是這樣。” “弱化證明的思路總是有極限的,想要完成證明,還是要想新的思路……” 田俊干夫思考著。 辦公室的門忽然被敲響了,一個博士生走了進來,有些興奮的說道,“田俊老師,Arxiv上有一篇論文,您一定會感興趣,好多學者都在討論。” “是什么?”田俊干夫帶著疑惑問道。 “NS方程的證明,王浩完成的,您可以找一下。” “什么?” 田俊干夫還以為是聽錯了,他馬上登陸查找了一下,就看到了王浩發表的論文。 他仔細看了標題,頓時更驚訝了,“續常規特殊取值論證無限取值?” “換句話說,他是在常規取值證明的基礎上,拓展完成了無限曲折的論證?” “這怎么可能!” …… 國內和國際上都有很多學者知道王浩發表了NS方程的證明論文。 他們都在研究。 國內輿論非常火爆,相關的話題已經沖到了熱門前三,好多人都在討論這件事情。 大概是因為對王浩的信心,一些媒體報道的時候,甚至已經蓋棺而論,認為他已經解決了NS方程問題。 但還是有一些理智的人在說明情況,“現在不能說,NS方程問題已經解決了。” “雖然王浩貼出了論文,但是還沒有頂級機構確認證明。” “他的論文內容非常復雜,肯定是要做報告的,而且是國際性的報告。” “這個論文的難度太高了,牽扯到了很多邏輯計算的論證,評審也肯定非常困難,肯定需要本人做講解。” “現在是否正確也不能確定,還是要看報告情況。” “不過,好消息是暫時沒有人指出錯誤……” 報告,不是必須的。 但針對國際最頂級的數學成果來說,最好還是要做個報告,否則評審就需要很長時間,拖的太久也許就會出問題。 佩雷爾曼同樣是把龐加萊猜想的證明發到了網絡上,但他的性格有些怪異,一直拒絕做相關的報告,后來就引發了一系列的糾紛。 西海大學同樣關心王浩的報告。 學校還是有‘自知之明’的,數學領域來說,西海大學的影響力太低,報告肯定不能在大學里進行。 哪怕王浩本人有足夠高的影響力,但大學里沒有其他權威的數學家坐鎮。 王浩作報告也并不需要發愁地點,因為有很多機構已經發來了邀請函,還包括一些國外頂級的機構。 他首先排除了所有國外的機構,原因很簡單,就是不想出國。 “我只打算在國內做報告。”王浩對周清源說道,“就在高校里挑一個吧,或者科學院數學所也可以。” 他仔細看了一下邀請函,發現頂級高校都發來了邀請,包括水木大學、首都大學、東港大學、蘇東大學,等等。 “要不還是水木大學?或者是科學院數學所?”王浩還是問上了周清源,他的數學成就遠遠高過周清源,但有一些事情上,周清源還是能提供意見的。 王浩更偏向于水木大學或者科學院數學所。 前者,熟悉。 后者則是有些好奇,畢竟是科學院,影響力還是很大的。 周清源則給了一個不同的意見,“你為什么不去東港大學呢?” “東港大學?”王浩下意識搖頭。 “對。” 周清源很認真的說道,“我建議你去東港大學。”他說著嘆氣道,“王浩,我清楚你和東港大學的問題,但你應該正視過去,最少不要被過去所影響。” “國內的數學來說,在偏微分方程程領域,東港大學才是最有權威的,那里有兩個相關領域的院士坐鎮。” “如此重大的研究,在國內做報告,東港大學肯定是首選。” 周清源的話音非常誠懇,也讓王浩不由思考起來。 在挑選做報告的地點時,他幾乎下意識的排除了東港大學,每當想到東港大學時,腦海中就會流過很多的記憶。 導師、同學、認識的人、朋友,還有心動的那一抹倩影…… 等等。 很多很多。 這些記憶并不是他自己的,但即便主觀意識到自己和前身的不同,記憶卻一直映在腦海里。 正因為這些記憶的存在,他才下意識的否定東港大學。 當時被解聘的事情也是重要原因,但一切早已經過去,東港大學發布了公告,一切都和他無關,事情已經得到了澄清,合金實驗室的陳建林也在被調查。 那么,選擇東港大學作報告,會發生什么呢? 解聘事件,可能會被重新提及? 合金實驗室的問題,可能會被重新關注? 或者,一切全無波瀾?只是正常去做個報告?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