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好幾個學生跟著過來了,就聽到他滿是驚訝的說道,“這有80米了吧?打破世界紀錄了?” “世界紀錄是多少?” “我記得是……反正不到80米!”曹老師明顯非常的驚訝,一個紙飛機能飛80米以上,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。 而且扔飛機的學生,就只是力氣大而已。 如果找一個很擅長扔紙飛機的人過來,豈不是能把飛機扔過100米? 這個距離實在太驚人了! 好多學生也在討論起來,“曹老師說超過80米了,打破世界紀錄了!” “豈不是用王老師折的這個飛機就可以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?” “真的假的啊?這個飛機怎么折的?我也要學一下!” “這太牛了吧?” 在學生們的議論中,體育曹老師帶著震驚,把飛機交到了王浩手里。 王浩低頭一看飛機,發現有的地方已經折了,下方還有一小片地方沾了水,明顯已經‘不完美’了。 他頓時有些心疼。 這可是花了半個小時才折好的飛機,結果扔幾次就結束了。 “太可惜了!” 在一大群學生討論聲中,王浩還是帶著飛機的‘尸體’離開了,有折痕并且沾了水的紙飛機,已經失去了完美,就根本不再有價值。 其他人跟著一起回去的人也熱情的討論著。 這可是能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紙飛機,好多人都想和王浩學一下,具體是怎么折出來的。 張志強似乎意識到了飛機的‘學術價值’,他開口問道,“你這個紙飛機技術含量很高啊,能不能應用里面的技術來制造真飛機?” “當然不行了。” 王浩道,“這個紙飛機是完美的飛機,它的每一個部分都符合動力學特征?!? “整個飛機來說,每一個部分的重量、形狀,和其他部分都是協調、完美的搭配。” “如果是真的飛機,肯定要加裝各種設備,重量就不同了,其他部分也要根據重量進行調整,就不可能做到完美。” “比如,一些戰斗機還會掛彈,那怎么可能完美呢?” “動力系統更是對完美的破壞,不管是螺旋槳,還是噴氣式,會讓整個外形變得不協調,再怎么做計算也無法再完美了?!? 王浩很認真的做了解釋。 張志強疑惑道,“豈不是說,你這個紙飛機,就只是飛的更遠?就這一個優點嗎?” 王浩滿是疑惑的看向張志強,反問道,“折出來的紙飛機,不就是為了飛的遠嗎?” “……額?!? 張志強想想也對,紙飛機做出來還能干什么? 扔的遠??! 王浩自然明白張志強的意思,但紙飛機確實沒有其他價值了。 其中包含的技術也很難做應用,因為協調和完美才是優勢,而應用到真正的飛機上,就不可能絕對的協調和完美,相關外形的數學計算,取近似解就是很好的選擇了。 聽起來越是精確的計算似乎越好,但實際上并非如此,因為應用上來說有很多影響。 比如,飛行員。 每一個飛行員的體重是不同的,即便是微小的差別,也會對飛機整體造成影響。 即便是無人機也是一樣的,因為有動力系統的影響,實現外形上完美的設計,反應到現實也會受到動力以及其他設備影響,完美的外形設計,也就失去了意義。 正因為如此,王浩才感覺自己的‘大成果’就是個雞肋,發表出去肯定是不行的,但想實際應用到計算中,似乎也沒什么前景。 等回到了實驗室以后,他還是進行了相關研究的總結,準備把內容進行保密性上報。 至于有什么應用價值,還是讓其他人去思考吧。 …… 網絡時代,消息傳播速度非???。 當天王浩在操場上實驗紙飛機的視頻,就被上傳到了網絡上,幾個人扔紙飛機的過程都被拍了下來。 復雜的數學是網友不關心的,扔紙飛機相對就有吸引力多了,尤其內容還非常吸引人。 王浩折了個紙飛機,有學生一下扔了八十米。 這個距離太驚人了。 網絡上到處都是討論,“一下子能扔出去80米?連王浩教授都扔了超過50米!” “這個紙飛機太牛了吧!” “我從小折的飛機,就從來沒有超過三十米。” “剛才我特別試了一下,折的飛機只扔出去十米……” “這個是什么飛機?哪里有賣?” 大多數普通人知道消息,只是看個樂子,順便跟著討論一下。 最多就是覺得,設計個紙飛機飛的遠、很科學。 僅此而已。 專業人士看到的更多。 好多專業人士就在討論紙飛機中蘊含的技術含量,“這需要非常精細的計算?!? “牽扯空氣動力學、NS方程,以及力學知識,很多很多內容。” “這種計算簡直無法想象?!? 越是專業的人,看到的東西就越多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