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“是雙錕鑄軋生產線,我上次來好像說的就是這個?” “我當時說了什么?” “……” “……” 王基銘和丁宗權對視了一眼,半張著嘴好半天沒合上。 他們發現了一個忽略的點。 王浩對于武鋼研究院的問題根本沒上心,上一次還可能是‘碰巧’說了一句? 對方甚至連問題都沒記住! 本來以為簡單一說,王浩就能明白過來,結果發現遠不是這樣。 丁宗權很無奈的又仔細解釋了一遍。 王浩才聽明白了。 上一次來武鋼研究院的時候,他參觀了雙錕鑄軋的檢測實驗,談起了鋼裂紋導致的次品率問題。 當時王浩就認為,鋼裂紋的出現和技術、工藝無關,直接關聯的是溫度和磁場穩定性控制。 后來,王基銘帶隊做了一個星期實驗,才確定王浩說的是正確的。 武鋼研究院一直針對雙錕鑄軋生產線在進行研究,主要就是希望能改善雙錕鑄軋生產線的次品率。 但后續又碰到了一系列問題。 哪怕是有了穩定的溫度、磁場控制裝置,次品率依舊不能控制,他們做了很多次實驗,希望能找到溫度和磁場控制的平衡點,但因為數據太過于復雜,還是無法找出最好的平衡點。 這次邀請王浩來參觀指導,目的也是希望王浩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。 王浩聽了以后,滿是不可理解的問道,“你們找我來,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?” “對啊?”王基銘疑惑的回答。 “我先問問你們。”王浩道,“一年時間,你們在這個研究上,投入了多少經費,后續還準備投入多少經費?” “這個……” 王基銘看了一眼丁宗權。 丁宗權默默計算了一下,說道,“三千萬以上,應該有的吧?” “后續,可能還要三千萬?” “所以說,這是個大研究啊!” 王浩道,“這么重大的研究,這么重大的問題,你們請我來,我一下子就能解決?你們當我是神仙嗎?” “說白了,我就是個數學博士、教授,再厲害只是個學者而已。” 他說著自己都笑了。 雖然他對自己的能力很有自信,但一個研究院重要攻關的項目,一年都沒有直接成果,讓自己來一趟就能解決? 這聽起來都很怪異。 王浩可不相信自己能有這種能力,做到這種事比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難太多了,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。 王基銘和丁宗權仔細想想,也確實是這個道理。 王基銘還是道,“王教授,我們仔細討論過,你擅長數據分析,我們過去一年進行了好多次實驗,但是數據分析是個大問題。” 他說到了重點上,“其實這個問題,總歸還是數據分析,要利用分析來得出結論。我們自己做過研究,也找過兩家團隊,他們都沒有分析出問題。” “后來想想,還是要找王教授你啊!” “對、對!”丁宗權也跟著點頭。 王浩苦笑道,“那也不是一天能完成的,數據分析是個龐大的工作,不是看看就能有結論的,每一個實驗分析工作,數據越龐大就越復雜。” 他還是搖了搖頭。 但是,聽到說是實驗數據分析,心里倒是有了信心。 王基銘仔細想了想,忽然道,“這樣吧,王教授,就按照項目流程來,你幫我們做數據分析,走正常的橫向項目合作,怎么樣?” “橫向項目?我一個人?”王浩有些不理解。 王基銘想了下,忽然覺得自己的想法很好,順著繼續說道,“不管是你一個人,還是一個團隊,只要能完成分析,給出有效結論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” “現在我們很需要專業的數據分析,找其他人、其他團隊,我都感覺不太行,你才是這方面的專家。” “是啊!” 丁宗權也跟著點頭。 他最開始對王浩很有意見,但漸漸的發現王浩確實很了不起,到現在也就沒什么感覺了,也很支持王基銘的決定。 “這個……我考慮一下。” 王浩覺得做數據分析,還要走項目流程,似乎是感覺怪怪的,涉及到過去一年的實驗內容,短時間很難分析出結果,走項目似乎才是好辦法? 一個人? 橫向項目? 王基銘看到王浩有些猶豫,馬上道,“這樣吧,王教授,五百萬經費,你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。” 王浩猶豫了一下。 丁宗權道,“六百萬吧,如果能六百萬解決,一切都值了!” “這個可……” 王基銘看到王浩還要拒絕,也下了狠心,一咬牙道,“八百萬!只要有成果都可以,但是一年內沒成果,我們可是要收回剩余資金的。” “這個……好吧!” 王浩嘆了口氣,心里感覺有些無奈,一個人的橫向項目? 怎么都感覺怪怪的。 但是,對方這么有誠意,又是老朋友了,拒絕就不太好了。 唉!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