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王浩再聽到陳建林的消息,心里確實有諸多的感慨,尤其還聽到陳建林很可能搶了彭輝的項目。 其實也不能說是搶,金屬實驗室和合金實驗室是正常的競爭關系。 彭輝和陳建林也是老對手了。 但是,合金實驗室發生那么大的事情,馬文鈞已經被逮捕,近期都要開庭審判了,結果陳建林還是穩穩當當,很輕松的把自己摘了出去。 他并不知道全部的消息,也不知道陳建林是否涉及到了合金實驗室的項目問題,但因為參與過項目,還是覺得有些不對勁。 當然了,他早已經從合金實驗室脫離出來,后來也已經得到正名,里面在有什么情況,和他就沒有直接關系了。 針對項目的事情來說,他覺得彭輝的感慨很有道理,發生了這么大事情以后,陳建林竟然還能夠去爭奪武鋼的項目? 其中肯定有實力水平的因素,也包含著一些其他手段。 “彭輝說的沒錯,研發水平了不起,手段也了不起啊!”王浩也跟著感嘆一句。 五千萬以上的大項目,哪有那么容易確定下來? 像是物理實驗室要競爭的項目,即便是他們復刻了交流重力實驗,依舊有兩個大機構公開站出來爭奪,可以說完全不要面皮了。 項目的事情就是這樣的,根本就沒有謙讓一說。 每一個項目都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,直接關系到科研機構的發展問題。 項目之爭,就是利益之爭。 這種事情,講道理是沒有用的,說好聽點是憑實力爭奪,說難聽點就是各憑手段。 物理實驗室的項目也是一樣的,好在他們在競爭中已經有了足夠的優勢。 王浩想想都有些期待了。 于此同時,外界的輿論依舊在發酵。 雖然國際上還沒有大的學術機構,站出來確認王浩對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,但輿論已經普遍認為證明是正確的。 這份證明和安德魯-懷爾斯對費馬猜想的證明不同,《數學新進展》能夠完成審稿并發表,就說明論文內容沒有復雜到頂級數學家都看不懂的程度。 所以大機構確認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。 事實上,已經有一些數學家站出來確認了論文,包括論文的審稿陶哲軒、安德魯-懷爾斯,他們對于證明的評價非常高。 很快。 水木大學的數學科學中心,確認了王浩對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。 在國內的各個高校中,水木大學的數學排不上第一,但如果談數學的分支學科,水木大學的解析數論是排名國內高校第一的,他們對于證明的確認,還是非常有意義的。 第二天晚上,一個消息傳了出來。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確認了王浩對的證明。 這是國際第一個有重大影響力的學術機構,確認了王浩對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。 僅僅兩個小時后,瑞碘科學院也確認了王浩的證明,但他們確認的是王浩的另一份證明。 這個確認也讓好多學者感覺怪異,因為《數學學報》第二天才會發行新一期,結果提前一天確認了證明? 換句話說,肯定有瑞碘科學院的頂級數學家參與了論文的評審工作。 這不只是確認,還是對《數學學報》的宣傳。 不管怎么說,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機構對證明的確認,也代表王浩的證明被國際數學界認可,自此哥德巴赫猜想,就可以稱作是哥德巴赫-王氏定理了。 同時,輿論也被推動著更上一層樓。 當天晚上,好幾條非常有熱度的詞條都和王浩有關。 ‘王浩證明哥德巴赫猜想’、‘哥德巴赫-王氏定理’、‘王浩成為數論最頂級專家’、‘超越數學五百年’…… ‘超越數學五百年’,說的并不是超越了數學,而是談到哥德巴赫猜想延續了280年,王浩用兩種方法進行了證明,加起來就是560年。 他超越了560年內的所有數學家。 這當然是片面、搞笑的說法。 另外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詞條,說‘王浩涉嫌抄襲唐博士’,看一下詞條內容就感覺很驚訝,王浩竟然會抄襲這位唐博士? 唐博士是誰? 好多人點進去一看就發現,內容說的是有個叫‘前沿科技唐博士’的博主,發表一篇說是自己閑暇時,對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。 這篇研究說了一種解決哥德巴赫猜想的思路。 簡單來說,就是覆蓋法。 唐博士發表的內容中并沒有談到覆蓋法,他只是貼了一大堆的列式、證明而已。 有個首都大學的數學教授,發現了唐博士貼的內容,隨后就發現和聽到的王浩對于哥德巴赫猜想證明思路非常相似,相似到幾乎是一樣的。 那是前一段時間頂級數學圈里流傳的內容,他還仔細的研究過,看到唐博士貼的內容,自然一下子認了出來。 王浩接受采訪的時候也說,他對哥德巴赫猜想證明使用的就是公布出來的覆蓋法。 “這是學術抄襲吧?” “雖然達不到學術抄襲的程度,但把其他人的研究歸為己有,也太無恥了吧?”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