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張志強離開了理學院實驗樓以后,就回了綜合樓辦公室,也忍不住和其他人說起來這件事。 顏靜的判斷和欒海平一樣,“也許就是好奇吧?他一心做研究,有些問題想不出來,可能就鉆了牛角尖,又想到一個問題,就想知道答案?!? 羅大勇則是道,“為什么你們不去想,萬一王浩真的是想了兩種方法呢?” 他說的也笑了。 他只是說出了一個可能,但是就連他自己也很難相信。 朱萍則是說道,“我可不關心這個。” “為什么?”其他人都好奇的看過去。 朱萍理所當然的道,“你們想啊,這是什么事?王浩關心的是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,是否能拿到兩份補助?!? “我呢?我連一篇SCI都寫不出來,還在發愁博士論文寫什么呢!” 其他人整齊的嘆氣。 有道理啊! 這個是根本就不是他們‘普通人’能關心的,反正他們沒辦法一口氣發表兩篇頂刊論文。 朱萍看向張志強問道,“對了,張志強,我想起一件事,你們梅森數實驗室還要人嗎?” “你要加入?” “對啊。” 張志強不解道,“為什么?。磕闶窃谧x博士,來我們實驗室最多就是拿個補貼,完全沒有必要吧?而且現在在做項目,很忙的?!? “忙,沒關系,沒有錢也沒關系,陳院長建議我去你們實驗室,他說你們有大項目。” “這有關系嗎?”張志強滿臉不解,“這又不是物理實驗,是項目啊,就和軟件企業的工作性質一樣。” “主核心內容和博士生肯定沒關系,到時候,你忙了半天,博士論文還是要自己想啊,即便是進了實驗室,研究還是你一個人做?。俊? 朱萍聽的愣了一下,反應過來以后,頓時咬牙切齒的,“原來陷阱在這里啊!” “我就說陳老頭怎么好心建議我去你們實驗室,這下我知道了!” “他肯定是不想帶我,差點被他忽悠了!” 看著朱萍氣的張牙舞爪的樣子,辦公室其他人頓時忍不住笑了出來。 …… 王浩已經完成了第一種證明方法,他重新回到實驗室以后又繼續開始‘閉關’。 他已經有了做第二種證明的理由。 一個是教學幣。 S級成果每一項都能增加3000點教學幣。 第二就是學校補貼,一個頂刊的論文,能多拿二十萬以上的補助。 另外,他也覺得用第二種方法證明很有意思。 第二種就不是覆蓋法了,而是建立中心線的方法,方法說起來直接粗暴。 首先把數字n,看成是大偶數S的中心數字,也就是n等于大偶數除以二。 如果數字n是素數,自然所對應的偶數就可以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。 如果n不是素數,就以n為中心線,找出前面所有的素數p、p1、p2…… 再找出后面對應的S-p、S-p1、S-p2…… 然后展開分析。 只要S-p、S-p1、S-p2……中包含一個素數,就足以證明任何一個足夠大的偶數,都可以分解成兩個素數之和。 這個方法想要分析還是很困難的,但越過困難的地方,證明反倒比第一個方法容易一些。 王浩很耐心的做著研究,中途還看了兩篇論文找靈感。 用了四天時間,終于完成了證明。 這次論文寫了25頁。 “又完成了一個證明!”他有些激動的看著電腦屏幕,隨后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遍,確定沒什么問題以后就投稿了。 首先,他找了《數學新進展》的主編布魯斯-普利策。 “布魯斯,我這里有一篇研究論文,你們肯定會感興趣。” 普利策馬上回道,“什么論文?” “哥德巴赫猜想?!? “……” 普利策似乎消化了很久的信息,好半天才回了一句,“上傳發過來吧?!? 王浩很愉快的和普利策結束了對話,然后又找到了《數學學報》的主編法耶斯-萊布尼茨。 萊布尼茨給他發過幾封郵件,似乎是想把他‘挖’到《數學學報》。 王浩在《數學學報》上發表過論文,但只發表過一篇蒙日安培方程的研究。 《數學學報》有一個大問題是,它是季刊,三個月才有一刊,發表的論文數量太少,投稿到發表一般要等很久。 王浩是注意到《數學學報》新一期,在下個月就要刊印,才決定來投稿的。 他首先還是問了個問題,“如果我發表一篇很有影響力的論文,能插隊在下個月發表嗎?” 萊布尼茨馬上回復道,“沒有任何問題!” 王浩干脆和萊布尼茨進行了通話,他問道,“你確定可以在下個月發表嗎?審稿到發表,只剩下半個月了。” 萊布尼茨肯定道,“如果是重大研究,當然可以插隊發表,王博士,你放心,全世界有很多頂級數學家,都愿意幫我們做審稿工作。” “好吧。” “是什么研究?” “哥德巴赫猜想?!? “……” 萊布尼茨確定了一下,問道,“你不是在開玩笑對吧,王博士?” “當然。”王浩說完補充了一句,“對了,順便說一聲,最好是下個月發表,因為我同時投稿了《數學新進展》。” 萊布尼茨聽的一驚,“一稿多投?這是不允許的!” “當然不會。”王浩解釋道,“我用了兩種方法,兩種完全不同的方法,所以就分別投了兩個期刊?!? 萊布尼茨沉默了好半天,說道,“現在我確定你是在開玩笑了?!? (求月票)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