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領導繼續宣讀獲獎名單,宣布了一個化學研究項目后,公布了項目對應的獲獎人,“獲獎人,王啟坤院士、秦立新院士、張學明教授、韓前教授以及呂續村教授?!? 獲獎名單上的學者馬上站起來,接受了全場的掌聲,在掌聲中一起上臺接受領導的頒獎。 這個時候,好多人就發現了尷尬的情況。 第一個項目獲獎人是王浩,他只有一個人,而且非常年輕。 第二個項目獲獎人有五個,都是五六十歲的學者,其中還有兩個院士,他們并排站在另一側。 一邊是一個人,還非常年輕;另一邊是一排人,還都是年紀大的學者。 他們是獲得同一個獎項。 針對一個項目的頒獎,肯定就只有一個證書,頒獎的領導把證書交到了王浩的手里,和王浩親切的握手,恭喜他的獲獎。 之后又去了另一邊,連續和五個人握手,也只給了一個證書。 頒獎臺上的情況看似很正常,卻讓臺下的學者們產生一種怪異的感覺,仿佛站在臺上會非常的尷尬。 有些學者甚至慶幸起來,“幸好沒有獲得一等獎,要是一排人上去和一個小年輕站一起,實在太尷尬了?!? 當然。 這樣想只是因為沒有獲獎。 另一邊的幾個人確實感到尷尬,能獲得自然科學一等獎,接受領導的頒獎,自然心里都非常的激動,但激動中也免不了那么一絲的尷尬。 和對面的小年輕相比,他們似乎什么也算不上,他們五個人還有身后團隊取得的榮譽,和對方一個年輕人是一樣的。 好在尷尬總會結束。 頒獎儀式結束以后,他們趕緊走下了臺,甚至都不想多停留一秒鐘。 王浩倒是沒感覺到什么,他只是回到了座位上,就繼續看著頒獎典禮,剩下的都和他無關了。 在連續不斷的頒獎后,頒獎儀式也很快結束。 中午,學者們被招待用餐。 這時候氣氛就輕松多了,沒有頒獎過程中的緊張和嚴肅,大家可以說說笑笑的自由活動。 有個經濟部門的領導,還特別過來和王浩握手認識,贊嘆道,“雖然很多人這么說,但我還是要感嘆一句,你實在太年輕了。” “而且你的研究非常出色,談到數學的時候,我總是能聽到有人說起你?!? 王浩客套了一下。 領導感興趣的問道,“你剛剛完成那個數學方法的研究,現在有沒有其他方向?打算繼續研究什么?。俊? 王浩道,“數學上,我有兩個主要方向。一個是NS方程,一個是哥德巴赫猜想?!? NS方程是大領域的研究,領導聽了一下就過去了,但對哥德巴赫猜想卻很感興趣,“你打算繼續陳景潤先生的研究?” “那倒不是?!? 王浩解釋道,“陳景潤先生對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,主要使用的是篩法。但是我認為這條路是走不通的,不可能證明‘1+1’?!? “我現在有個想法,就是用群論的方法,去對于質數進行分析,利用運算分析的手段,去研究……” “烏拉烏拉~~” 王浩一說起來就是一大套,說的內容還非常的專業。 領導表現出認真聽的樣子,但感覺腦門有點疼。 旁邊有個數學院士,聽的很感興趣,趁著話頭問道,“你這個想法很新穎啊,有沒有什么進展?” 趁著這個時間節點,領導趕緊說了一句,“你們繼續聊,數學上的事情還是要你們專業的一起來分析,我到那邊去……” 然后,趕緊走了。 王浩伸了一下手感覺有點遺憾,他還想多和領導說上幾句,也許下次再申請項目,經費就能多一點? 現在他不是一個人了,還負責一個數學計算機實驗室,經費還是很重要的。 之后還有好幾個人過來和王浩說話。 其中就包括吳暉院士。 吳暉問起了物理實驗室的項目,“你們準備的怎么樣?我已經看到提交的申請了,估計最快年后就能撥款。” 他指的是交流重力的后續項目。 王浩道,“我來之前問了一下,應該年前就能開始實驗?!? “還沒開始?”吳暉稍稍有些驚訝。 “額~~” 王浩倒是覺得很正常。 物理實驗室的資源不能和大實驗室相比,即便是申請到了經費,有很多設備和材料都是要等的,速度自然就要慢一些。 吳暉點了點頭,沒有在話題上繼續談,他覺得物理實驗室是放棄了競爭。 這也是很正常的,畢竟競爭對手是兩個大型的研究機構,想要競爭到大項目幾乎不可能。 他說起了另外一件事,“王浩啊,等明天的時候,你不著急回去吧,首都大學有個應用數學的會議,到時候,你也參加一下吧?!? “你在NS方程上的近似解研究很有價值,這個應用數學會議就是討論NS方程的?!? 王浩疑惑道,“NS方程?為什么?” “還不是因為前一段時間,那個巴克馬斯特的研究?!眳菚煋u頭道,“現在好多機構都擔心NS方程變得不可靠,我們就針對NS方程的各個應用方向,進行一下研討、論證。” “討論不討論出結果不重要,重要的是增加大家的信心?!? “數學的底層邏輯是不能出問題的?!? 王浩聽著理解的點點頭,他正準備說什么的時候,就看到吳暉就已經走開了。 問題是,他已經證明了常規取值之下,NS方程式解集的光滑性,也就代表常規應用情況,NS方程是完全可靠的。 那么,做應用論證還有什么意義? 只是論文還沒有正式發表,自然也沒有獲得國際認可,說出來會被認可嗎? 王浩頓時有些糾結。 要不要告訴吳暉院士? (求月票)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