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胡敏麗是他的《熱力學與統計物理》老師,每次上課都喜歡點他回答問題。 現在竟然和他坐在同一間教室并排的位置,一起聽課? 胡敏麗朝著丁志強點了下頭,不在意的繼續扭過去,還提醒了一句,“別開小差,認真聽,聽王教授講課,多好的機會啊!” “王教授那么看重你,你可要更認真一些!” “嗯……” 丁志強含淚點了點頭,只能繼續抬起了頭。 下次…… 再也不坐角落了! …… 課程結束。 王浩和教授針對教學進行了交流,幾個教授都贊嘆他講的好,其他人的點評也是一樣的。 對此,王浩只能謙虛上幾句。 在教學上來說,他確實有一定的方法,而且會為每堂課做充分的準備,但要說教學能力能超過老教授,就實在是有些夸張了。 之所以其他人覺得他教的好,是因為《教學的饋贈》提供的理解加成。 這個東西是學不來的。 王浩和一群人客套了一番也就離開了,他迫不及待的回到了辦公室,就開始記錄起腦中獲得的靈感。 s+級任務靈感值提升,對于現在來說,就真的只是數字而已,他最直接的收獲是,在變換替代方程上的想法。 這個想法利用了數學分析手段,能夠得出和原方程很近似的方程,而且分析轉化方式并不那么復雜。 方法不復雜,自然具有實用價值,而得到的替代方程,也是一種偏微分方程,只不過是偏分方程中的特例,是能夠求出精確解的,甚至可以用計算機手段去求解。 他把想法記錄下來以后,就開始了替代方程和原方程的近似論證。 這個工作消耗了一天時間。 一直到第二天的中午,王浩才完成了論證,隨后開始打起了代碼。 他要制造一個求解替代方程的程序,做到只要輸入相應數值,就能運算得到精確解。 這樣有了更加簡單的轉化方法,有了求解的固定程序,再加上求解的近似度更高,應用價值就非常高了。 于此同時。 傅春杰找媒體報道的事情也開始落實。 有一些小媒體、自媒體人,發布了有關《ns方程求近似解重要性》的文章,文章針對ns方程進行簡單介紹,再強調ns方程應用范圍很廣。 其中兩個例子非常引人關注,一個就是戰斗機,一個是潛艇。 戰斗機需要面對很強的風阻,涉及到空氣動力學,空氣動力學就是流體力學的一個分支,也是離不開ns方程的。 潛艇,自然也一樣。 潛艇要加速,需要對抗海水的巨大阻力,外形設計上肯定要運用到ns方程。 兩個例子擺出來,說ns方程關系到戰斗機和潛艇的設計,都感覺是ns方程求解的研究,已經被提升到戰略意義上,自然就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。 再接下來就是談到國際上ns方程的研究,談到最有應用價值的求近似解研究,自然就會談到傅春杰的名字。 最后就進入了主題,說傅春杰的成果有多么重要,應用有多么的廣泛,他依靠這個成果,被邀請到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進行報告,等等。 當然了。 傅春杰的人脈再廣,也只是媒體中的一個小圈子而已,好多媒體發現有新的內容吸引人,自然就跟風做了報道。 在這些報道中,也少不了對于ns方程和戰斗機、潛艇設計關系的介紹,但接下來有沒有傅春杰就完全看撰稿人的想法了。 他們也談到了其他在流體力學研究上有貢獻的科學家,也談到了一些國外的相關的研究。 但不管怎么樣,好多人都知道了,ns方程求解近似解是非常重要的。 一個個的報道,一個個的科普。 這成為了數學圈近來唯一‘出圈’被放到公眾視線的內容。 辦公室里都有人在談。 朱萍就說道,“這兩天總是看到這類文章,我還以為就自己有興趣,真是沒想到,還真是有很多人看,王浩,你不就在研究ns方程嗎?” “你看看這些報道,ns方程火出圈了啊!” 王浩打開手機,看了朱萍發過來的幾個鏈接,都是和ns方程求近似解有關,下面還有好多的討論。 一時間,他感到有些迷茫。 看著電腦上已經寫好,并投稿給《數學新進展》的論文,他頓時感到更加迷茫了。 雖然很確定自己的研究,應用價值非常高,但關鍵是……論文還沒發啊? 難道有人偷偷的監視自己? 知道自己在研究什么,就提前曝光一下? 王浩趕緊查看了一下攝像頭,又仔細檢查了電腦,又給電腦做了殺毒,確定沒有人監視自己。 但是,論文都還沒有發,宣傳為什么已經提前開始了? (求月票)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