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記(五)堯年舜日-《家兄朱由校》
第(1/3)頁
永昌三年十月,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寒災席卷了法國和荷蘭。
正在交戰的法國和荷蘭在這場寒災中受到巨大打擊,國內谷物價格飛漲至年初時的五倍,兩千余萬人口忍饑挨餓,僅僅半個月,巴黎街頭就發現了因饑餓和寒冷而死去的上萬人。
作為最大糧食出口國的神圣羅馬帝國趁機抬高谷物價格,直接導致了法國、荷蘭內部更是每天都有數萬人被餓死、凍死。
同時,英國的詹姆士二世雖然鎮壓了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反叛,但多年的戰爭破壞了農業生產,致使國內物價飆升。
十月中旬,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的反戰情緒也不斷升高,這使得反戰的托利黨被選為新的國會多數派,而法國和荷蘭境內的反戰派也逐漸占據上風。
在這樣的時刻下,分駐巴黎、倫敦、阿姆斯特丹的齊國主事分別找到了路易十四、詹姆士二世、威廉。
在各處宮殿,這些主事給出了三國執政者一張寫滿貨物的清單。
齊國沒有做虧本買賣,但齊國也不會像神圣羅馬帝國一樣賣出昂貴價格。
齊國將許多貨品在原來的價格上翻了一倍,而這樣的價格對于現在的三國來說,無疑是十分低廉的。
冬月,齊國與三國分別簽訂了三份貿易清單。
一個月后,齊國將對三國出口三千萬石小麥、三千萬個罐頭,以及五十萬斤的紅糖、蔗糖和三十萬匹白布等商品。
這些貨物的價格達到了三千五百萬兩,折合為三國兩年的財政收入。
不過,三國執政者并不是傻子。
永昌四年正月,在齊國物資分批次的運抵中,三國執政者宣稱這是高價從神圣羅馬帝國和齊國買來的糧食,隨后以齊國出口價格的150%進行出售。
后世齊國的學者在介紹這段歷史時曾評價:“在這場長達一年半的漫長貿易中,三國利用齊國商品來收割本國人民,大量中產跌落到了貧困階級,而三國貴族則得到了海量的財富。”
四月十五日,太子朱怡鉉與秦國公李定國從西京港出發返回北京。
五月二十六日,船隊抵達天津。
六月初五,皇帝朱和垠召集內閣、六部、五軍都督府官員,對閣位做出調整。
七月十二日,左都御史田文鏡巡查舊港行省時發現舊港當地有大量隱田,秘密上奏后皇帝調離舊港舊派官員,著田文鏡詳查。
十月,田文鏡彈劾前任舊港布政使曾鞏,按察使鄭烴,兵馬使郭厚渭等舊港一千六百四十七名官員,并列舉三人及其同黨罪狀。
經田文鏡走訪調查,舊港布政使司田畝自乾圣十二年開始便被官員貪墨、隱沒,至永昌四年,許多在曾經在舊港任職過的官員都或多或少隱沒了大量田畝。
十月十七,永昌皇帝朱和垠派秦國公李定國之子李嗣乾前往舊港查證。
臘月二十七,李嗣乾上奏永昌皇帝,言過往舊港官員貪污甚重,甚至牽連到了南州官員。
永昌五年正月初七,皇帝命田文鏡徹查舊港、南州隱沒田地數量,并下令將舊港、南州正八品以上大小官員一律下獄。
二月,田文鏡率官員趕赴南州。
二月十七,南州總兵劉鋮,兵馬使楊崇叛亂,錦衣衛南州衛指揮使吳堅襲殺田文鏡,田文鏡跳海逃生,“史稱劉楊之亂”
事情爆發后,劉鋮和楊崇對內宣稱舊港叛亂,緊閉南州門戶的北港(巴馬加),以及諸多港口,南州軍民毫不知情。
此時的南州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,人口已經多達五百余萬眾,軍隊和兵馬司的兵馬合計四萬余人,加之南州作為大明鐵礦石重要挖掘地,因此當地造船廠的數量并不算少。
只是劉鋮、楊崇高估了自己在軍中和南州的威望,更高估了四周人的膽量。
同樣參與了隱田案的南州布政使郭兆卿根本不敢造反,于是趁著劉鋮等人襲殺田文鏡之時乘船北上,跑到了舊港南海府將南州叛亂的事情告訴了李嗣乾。
得知消息的李嗣乾當即上疏,同時派船只前往南州東州府(新西蘭)。
好在東州府距離南州甚遠,不僅沒有參與“隱田案”,更沒有與劉鋮等人同流合污。
三月十二,田文鏡逃回南海府,同時劉楊之亂的消息傳到北京。
得知情況的永昌皇帝著黔國公沐楨率南軍平叛,海軍協助。
三月二十,南軍都督、黔國公沐楨抵達交趾,并調集交趾、云南、廣西、廣東、舊港等五省兵馬出征,海軍南海艦隊協助兵馬渡海前往舊港東山府(新幾內亞)。
四月初十,沐楨領五省十五營兵馬,聯合南海艦隊約五萬眾在東山府南安港誓師,并命人散播消息,稱“良者按兵不動,犯事者降之則不殺”。
直到這時,北港軍民才知道劉楊叛亂。
十一日,大軍渡海,北港軍民開港迎王師,大軍毫無阻礙便登陸了北港。
同時,南州各地軍民也按照沐楨所說的一樣按兵不動。
他們這樣,當即就急壞了劉鋮與楊崇、吳堅這一群隱沒了大量耕地的將領官員。
二十日,當沐楨率大軍抵達合浦府,駐扎合浦的兵馬綁了劉鋮與楊崇、吳堅的心腹,同時急忙打開城門歡迎王師。
二十三日,得知沐楨占領合浦縣的過程,劉鋮與楊崇、吳堅大驚,當即帶著六百余名心腹,在九真府(悉尼)港口劫船而走。
一艘裝滿金銀珠寶的輪船與三艘輪船成為了他們的居身之所,一路向西逃亡。
二十四日,發現劉鋮等將領不在的一名士兵大膽打開了劉鋮府邸大門。
在發現劉鋮及其家眷不見后,他們急忙派人去通知合浦縣的沐楨。
二十七日,沐楨得到消息后連忙上奏皇帝。
三十日,寧明縣守將上報,稱看到四艘輪船向西而去,沐楨得知后,連忙派南海艦隊向西追擊。
五月初三,得知南州收復、劉楊逃跑的永昌皇帝朱和垠下旨令海軍都督林亮圍剿劉鋮、楊崇。
五月二十七日,昆侖監察使司東平知府上奏,稱皇店海商在東平府南部發現叛賊蹤跡。
六月初五,海軍都督林亮率大西洋艦隊在昆侖府南部(好望角)遭遇劉、楊,下令炮擊。
當日,劉鋮中炮殞命,楊崇跳海溺亡,吳堅自刎而死,自此鬧了幾個月的劉楊之亂徹底平息。
嚴格來說,這并無法稱之為一場叛亂,因為劉、楊、吳三人并沒有能夠嚴格御下的能力。
除去與他們同流合污的中高層將領外,大部分基層軍官和士兵都對大明的信任勝過統帥。
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,追其根本可以追溯到天啟年間齊王定下的軍區換防制。
這個制度被很好的保持了下來,因此軍中也有“鐵打的營盤、流水的兵”一說。
幾乎每三到五年,五軍都督府的軍隊就會遭遇輪換。
除總兵以上的將領位置基本不會變外,其余參將、守備、總旗官、隊正、伍長等中層、基層將領和士兵都會遭遇一次大洗牌。
加上隨著人口增多,年輕一代身高力大,而當兵吃餉又十分受人尊敬,收入又高,因此選兵要求也十分嚴格。
天啟年間,乾圣皇帝朱慈燃尚為監國太子時,他便進一步將軍中士兵的退伍年齡嚴格到了三十歲以下。
到了乾圣年間,他又將選兵要求中的學歷、身高、耐力都做出了提高。
第(1/3)頁
主站蜘蛛池模板:
文昌市|
普洱|
新化县|
禄丰县|
普兰店市|
宜阳县|
正宁县|
新巴尔虎左旗|
敦煌市|
高阳县|
石家庄市|
林州市|
林甸县|
梨树县|
巴林右旗|
四子王旗|
沭阳县|
兴和县|
扶风县|
怀化市|
内乡县|
洪洞县|
金塔县|
西华县|
盘锦市|
治多县|
小金县|
南阳市|
克东县|
长顺县|
神池县|
连平县|
阿巴嘎旗|
开鲁县|
寿光市|
西贡区|
来安县|
延川县|
民和|
泗阳县|
资兴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