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二章 忠貞秦良玉-《家兄朱由校》
第(1/3)頁
“改稻為桑”
這四個字是嘉靖年間搞出來的一個政策,將浙江大半田地改造成為了桑田,生產絲綢。
用比較現代化的話來說,這叫產業升級。
但這樣的升級,導致了一個尷尬的事情。
南直隸的百姓見到浙江百姓日子因為改稻為桑變好后,他們也紛紛效仿,然后就導致了南直隸和浙江都改稻為桑,大半田地都是桑田。
這樣一看,因為改稻為桑,百姓有了更好更舒服的生活,朝廷也可以用雜項增加稅收,似乎局面大好。
但這樣的大好下隱藏著一種危機。
南直隸和浙江聚集了天下三分之一的人口,如果大明朝實際上有一億五千萬人,這里最少就有五千萬人。
原本當地的耕地種田后,不僅可以養活五千萬人,還能產出多養活一千萬人的糧食,因此可以北上支援北方,這是一件好事。
可正如剛才所說,這樣的好事是有一種危機的。
那就是改稻為桑后,原本能養六千萬人的耕地被砍去一半,現在只能養活三千萬人了。
可生活在這片大地上的人是五千萬,因此也就代表有兩千萬人需要進口糧食來吃飽肚子。
他們的糧食從哪里進口?很簡單,只有四川和湖廣、江西三地的糧食能滿足他們的胃口。
因此、他們將漕糧轉移到了這三省身上,并且三省漕糧運抵江南后,還會被扣下,先用高價賣給江南的百姓,攝取利潤。
漕糧被扣下盤剝,養活了江南的百姓,但北方可還需要糧食呢。
因此利己的江南商賈集團就開始利用另一種手段來攝取利潤。
三省糧食收獲的時候,他們會用高價將糧食購買儲存,隨后將漕糧賣給江南百姓,攝取第一筆利潤。
朝廷會責問南方漕糧為什么不到,四川、湖廣、江西官員會把責任指向江南,但江南會找各種理由搪塞。
這個時候北方因為漕糧晚到,糧食開始漲價,甚至出現饑荒。
到了這個時候,原本在原產地不過三百文的一石糧食,運到北方就能賣出八九百文一石,利潤翻三倍。
在這個時代,能翻三倍的利潤,可以說完全激起了人心之中的惡念。
因此、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開始崛起。
第(1/3)頁
主站蜘蛛池模板:
昌乐县|
黄浦区|
漾濞|
筠连县|
湘潭市|
新建县|
乐业县|
察隅县|
吴江市|
商水县|
庆城县|
汾西县|
麻城市|
冕宁县|
沙湾县|
邢台县|
大同市|
库尔勒市|
金华市|
永泰县|
苍南县|
安阳县|
章丘市|
孟州市|
大庆市|
双辽市|
东辽县|
深水埗区|
三河市|
保亭|
洛南县|
白玉县|
家居|
谢通门县|
阳西县|
香河县|
洪江市|
连山|
得荣县|
宁南县|
新晃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