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

第十四章 戚家軍、白桿軍-《家兄朱由校》


    第(1/3)頁

    在朱由檢手中、這是一份戶部關于遼東軍餉的財報,但其中的內容卻讓人瞠目結舌。

    自萬歷四十六年四月、到泰昌元年九月,支出1051萬5723兩。

    算下來,就是30個月,平均每個月35萬兩的支出。

    按照邊軍兵一員、年12兩,而在京衛所無家小者僅有5.6兩的軍餉來算,僅僅遼東一鎮,每個月支出的軍餉就能養35萬大軍。

    當然、軍餉不能這么算,畢竟培養新軍的各種裝備是十分昂貴的。

    按照《紀效新書》中培養三個車營需要10萬兩白銀來算,一個車營三千人、三個車營九千人,那么每年十萬兩的支出并不高。

    每個月35萬兩,一年就是420萬兩,哪怕考慮到通貨膨脹,物價翻倍,但420萬兩,也足夠養21個車營,也就是63000名新軍。

    這還是用戚繼光的標準來培養的新軍。

    如果這樣的軍隊出現在遼東戰場上,別說能不能守住遼東,就連建奴的祖墳都能給他揚了!

    花了上千萬兩銀子,卻培養出了一支無法和后金正面野戰的軍隊,朱由檢都不知道該怎么說了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為什么會花費這么多錢,原因只有兩個字“糧食”。

    遼東自從高淮亂遼之后,遼人對明朝普遍不信任,寧可投靠蒙古和女真,也不愿意在遼東屯墾。

    這是萬歷留下的鍋,這件事情導致了遼人北逃,三百萬遼人無法養活定額軍隊只有六萬的遼東鎮。

    遼東沒有足夠的地方財政養活軍隊,就只能靠其他地方轉移支付,而這個目標就放到了皇帝的內帑,也就是內承運庫上。

    自從努爾哈赤起兵后,明朝在遼東鎮投入的銀兩,等于其他八鎮加京營的總和。

    這四百萬兩的缺口,只有靠皇帝的內帑填補。

    明朝皇帝的內帑,每年收入是六百萬兩,占據明朝財政的20%。

    不過內庫大多數時候都需要補貼朝廷,例如朱由檢老爹朱常洛剛上臺就從內帑撥兩百萬兩填補九邊軍餉。

    可這樣操作后,卻需要戶部和兵部再拿出一筆錢去買糧食,只因為明末的低溫期,北方糧食產能不足。

    同一時間,遼東一石糧食一兩,南方江浙一帶或許才560文,湖廣只有380文。
    第(1/3)頁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嘉黎县| 曲阳县| 张家港市| 来宾市| 军事| 黎平县| 当涂县| 清涧县| 绥滨县| 宁南县| 吴江市| 班玛县| 揭东县| 客服| 仁怀市| 二手房| 大余县| 江口县| 武汉市| 怀来县| 容城县| 安新县| 都匀市| 南溪县| 吴堡县| 阳谷县| 金堂县| 陆良县| 米易县| 贵州省| 磐安县| 盐城市| 金坛市| 河曲县| 南充市| 滦南县| 洛隆县| 海城市| 邵东县| 虞城县| 梅州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