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最外層則是正反竹片瓦片般疊加,形成的疏水層。 乍一看去,和兩人石屋上的屋頂,結構非常相似。 不同的是,這個屋頂,蘇白將之做成了拼接式的設計。 總共有四段屋頂,利用榫卯和草繩捆扎在一起,就能成為一個庇護所的主要結構。 拆開之后,則能將四段屋頂堆疊起來,比較輕松地捆綁在小吃貨的背上,和兩人一同在荒野中穿行。 一邊制作,蘇白一邊解釋道: “庇護所是非常重要的東西,可以粗糙,但一定要有。” “在荒野中長途穿行,倘若沒有穩定的庇護所材料隨身攜帶,就需要每天花費兩三個小時的時間,尋找臨時材料制作,第二天再將之遺棄。” “會浪費我們大量的時間,效率十分低下。” “我們既然有小吃貨在,自然需要做一個穩定而簡單的庇護所才行。” “在天氣情況并不極端的情況下,其實我們對庇護所的要求,也不復雜。” “只要有一個能夠遮風擋雨的屋頂就可以了。” 蘇白說著,輕輕拍了拍做好的屋頂,說道: “我們安營扎寨的時候,只需要將這個屋頂拼接起來,就地尋找兩個支撐所用的樹枝,撐住兩端和地面。” “這個屋頂,就會在地面上,形成一個傾斜的角度。” “我和趙心晴睡在下面,便能避免很大程度的夜風吹襲和突如其來的降水。” “另外,這個瓦片狀的疏水層設計,也能為我們提供一些水源。” 蘇白一邊說,一邊對著鏡頭,將拼合完畢的竹制屋頂,用兩根竹竿撐了起來。 彈幕一看之下,便都知道這屋頂的效果,點頭道: 【和帳篷有異曲同工之妙。】 【大家一開始的時候,其實都用的這種半開放式的庇護所,很省力就能做出一個來。】 【不過現在基本已經沒有什么選手還住著這種庇護所了。】 【他倆要暫時離開營地,不得已只能用這個,也挺優秀的了。】 【但是……】 【這東西也能提供水源???】 【恕在下眼拙,這東西怎么提供水源的?】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