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“大地?zé)o時無刻都有水分蒸發(fā)進入空氣,上升與其它途徑的水蒸氣一起,形成云朵。” “我們看不到,但這些水分,切實存在,如果能夠加以利用,絕對能為我們解決水源的一大半問題。” 蘇白說著,伸手指了指魚皮傘,說道: “土坑里的水分,蒸騰出來之后,會在傘面內(nèi)側(cè)凝結(jié)。” “而空氣中游離的水分,也會下沉,落在傘面的外側(cè),凝成露水,以相同的原理,穿過中間的孔洞,滑入竹筒內(nèi)。” “如此一來,魚皮的兩側(cè)都可以收集到露水。” “當然,大頭還是在內(nèi)側(cè)。” 彈幕: 【……】 【emmmmm……原理是這個原理。】 【但這不太靠譜吧?】 【這個小裝置,能收集到多少露水?】 蘇白繼續(xù)解釋道: “如果是白天,大約能收集到五六百毫升的水。” “但是我們白天必須趕路,所以只能夜晚收集。” “夜晚沒有太陽照射,蒸騰作用會減弱,所以大約只有三百毫升。” “如果有十個,能收集到三升水。” “別看這樣的裝置不起眼,但十個的話,重量不輕,體積不小,正常情況下,是不可能帶著在荒野里穿行的,最多也就帶三五個。” “但是,我們有小吃貨在,負重能力非常強。” “帶上二十個,每天晚上布置營地的時候,只需要挖二十個坑,一覺醒來,就能得到六升露水。” “而這二十個傘面,疊在一起放置,也就占據(jù)大半個給小吃貨準備的竹筐罷了。” “剩下的二十個小竹筒可能會占據(jù)大量的空間,不過也是很劃算的事情。” 趙心晴遲疑道: “等一下……” “六升水……也不夠啊。” “至少得給小吃貨準備十升水。” “我們也要一人喝至少一升。” “每日的底線是十二升。” “這才一半……” 蘇白曬然一笑,道: “這不是唯一的水源獲取手段。” “我們還可以從其它途徑獲取日常的飲水,填補剩下的缺口。” 趙心晴連連點頭: “你辦法真多!”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