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在徐祖輝的印象中,皇爺可是喜怒無常的長輩。 他是大明洪武大帝,雖然跟父親兄弟相稱,可父親臨終前曾勸告他,在當今大明洪武皇帝治下,不驕不躁,不言不屈,方能讓徐家長盛不衰。 以他徐祖輝的才能,當然就意識當父親說的是什么意思。 承襲魏國公爵位后,徐祖輝更加意識到父親的目光是如何的有遠見。 當今朝廷,三大派系環(huán)繞。 一個自然是淮西勛貴,另一派便是清流文生。 而多出來的一系,本來是沒有的,但太子朱標走后,便慢慢浮現(xiàn)出來,便是這大明的九鎮(zhèn)藩王。 不驕不躁,是以曾經(jīng)淮西一派功業(yè)最盛者出發(fā)的,徐達貴為開平王,乃大明一字并肩王,大明曾經(jīng)的右丞相。 曾經(jīng)的徐達也想著上位給了這封賞,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,可幾次醉酒頂撞了圣上后,那事后圣上笑瞇瞇的神情,讓徐達噤若寒蟬。 所以他要讓徐祖輝不驕不躁,這魏國公算不得什么。 至于不言不屈,自然便是少跟淮西勛貴湊一起扯淡,不屈則是固守徐家本分,圣上給的已經(jīng)夠多了,切莫被別的利益團體給拉了過去。 所以徐祖輝雖然早早受了官職,可內(nèi)心知道,在洪武大帝治下,他只能扮演一個庸能之輩,甚至紈绔子弟。 要讓淮西一黨看不上,也讓清流文官別拉攏。 堅守這么多年后,他愈發(fā)覺得還是父親懂圣上,因為陪伴的越久,越是能感受到圣上的可怕。 可現(xiàn)在是什么情況,這朱英居然忽悠了圣上一起北上。 北上去哪? 這問題徐祖輝不敢問。 倒是朱英見徐祖輝筷子掉了,順手給他拿了雙新的,目光卻看向朱元璋。 “老黃,做事是可以變通的,我兩北上了,但在南京開幾個酒樓也不麻煩,何況有阿祖出錢出力。” “要知道,南京可是如今的京城,里面一些個達官貴人的花銷,別的地方可比不了!” 朱元璋撇了撇嘴,“大明官員俸祿本就不多,哪那么多錢給你掙,要咱說,你還是別跑了!” 就在剛才,朱元璋琢磨了片刻。 其實在南京做生意也無妨,起碼就在他眼皮子底下,穩(wěn)住這孩子,待身世驗明,有皇孫的名頭,他還好意思做什么商人么? 倒是朱英搖搖頭,“咱也不是非說得掙這些個官員的錢,我是說,要是能通過做菜,給咱大明皇帝開開眼界也不錯。”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