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古有四瀆,長江、黃河、淮河以及濟水,這四瀆之一的濟水,發源與河南濟源王屋山上的太乙池,到了后世早已不見蹤影。 雖自唐末開始便已有端倪,但此時仍有近一里來寬的河面,在定陶北入巨野澤,出澤流經梁山東至安民亭南接汶水,又北經戴廟東、埠子頭西,至魚山向東北入渤海。 正因如此,這濟水上來往的客商可謂是絡繹不絕,河南、河北甚至山東多地的客商,都從這濟水往東京運輸貨物。 得益于這濟水,往西不到十里地,便有一座小鎮,因靠近梁山,因此百姓稱其為梁山鎮。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,因此這梁山鎮便成了來往客商的落腳之地,酒家客棧數不勝數。 雖面積不大,倒也算得上是賓客不絕,熱鬧非凡。 且說那邊何濤到得鄆城縣后,協同朱仝領兵卒及鄉勇共計五百余人,營地就駐扎在石碣村的湖邊,二人分工合作,征收漁民船只,只等那黃安領兵前來會合。 偏偏此時,那梁山鎮內噩耗卻是傳了過來。 卻道是梁山賊人,已然攻陷梁山鎮,劫了無數財帛后,又兵分四路,朝著四周村落一路劫掠過去。 傳消息的正是從那梁山鎮死里逃生的幸存者,話音落地,朱仝等人頓時大吃一驚。 那何濤當即破口大罵起來:“好大的賊膽!這濟州城官兵稍后便到,這群賊人不思悔改,不躲在梁山,竟還敢如此肆無忌憚再次劫掠,真當我們是擺設不成?” “朱都頭,你且留在此地不要動,待本使前去擒了那群賊人,若是讓府州知曉,咱們還有何顏面相見!” 也不等那朱仝回話,這何濤怒火中燒,當即點了數百人,備好武器,便兇神惡煞的直奔那梁山鎮而去。 這何濤倒也并非全無腦子,本還擔憂若是那梁山賊人不下山,他們是萬萬不敢入梁山泊剿匪的。 可這群賊人太過膽大妄為,不僅自己下了山,竟還分散兵力,四處劫掠,正是他剿匪的大好時機! 何況明知他何濤到了鄆城縣,竟還光天化日之下如此肆無忌憚,如何叫他冷靜? 此時那黃安尚未趕到,自己偏要先斬那梁山賊人數十顆腦袋,拿下這頭功,好叫那群賊人知道自己的厲害不可! 盡管此時的朝廷兵馬,大多未經軍訓,戰斗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,但武器裝備卻是極為精良的,因此剿匪之前,這氣勢跟心理上,便有了先天的優勢。 雖說何濤手下的都是廂軍,跟禁軍自是不可同日而語,但不管怎么說,肯定也強過那群梁山賊人啊! 這就是何濤之所以急著剿匪的緣由所在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