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商議-《水滸:開局刀了王倫,我當老大》
第(1/3)頁
中國四大名著,發生的朝代各不一樣,這水滸的故事背景,是在宋徽宗時期。
宋徽宗是出了名的昏君,為了修建墾岳,大興土木,以至江南百姓,流離失所,方臘也是因此抗起了起義的大旗。
北方雖然不興土木,但也被那括田稅法搞得苦不堪言。
數年前,朝廷胥吏杜公才,向大太監楊戩進言,巧立名目,查閱老百姓的田產地契,一開始被稱之為稻田務。
而宋朝的田地,大多都是幾經易手,基本都是開墾出來的,何來地契一說?
于是這些沒有地契的田地,就被朝廷沒收,充公了。
楊戩將這些田產收歸公有后,又測量出面積,按照面積收稅,強迫百姓租種。
然而這些被強迫租借給百姓的田產,十有八九又都是荒地、沼澤、退灘等,這種田地如何能夠種糧食?
但百姓能不能種,朝廷卻是不管的,該交的稅,卻是一分都不會少。
原本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,如此一來,就更加食不果腹了。
而楊戩借著杜公才的巧立名目,搜刮了一大批民脂民膏,甚至忝為自己的功績。
杜公才也因此舉,從一個小小的胥吏,被楊戩破格提拔為觀察使,一躍成為了朝廷的官員。
早就腐朽不堪的朝廷,那些官員,如同看見屎的蒼蠅一般,從蔡京,到高俅,再到張佑以及李彥之流,不甘落后,徹底將搜刮民脂民膏發揚光大,稻田務搖身一變,成為了西城所,較之楊戩,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舉個例子,李四有一塊田,賣給了張三,張三又賣給了王二麻子,朝廷就向王二麻子索要地契,王二麻子只能去找張三,張三只能去找李四,找到最后,沒人拿得出地契,于是這塊地就會被朝廷沒收充公。
簡單來說,就是朝廷看上的田產,不擇手段,也要搞到自己手里。
最著名的就數京西汝州魯山縣,整個縣城的田產,竟然全都被朝廷沒收充公了。
這些貪官污吏,巧立名目,不擇手段,將田產歸為己有,又將那些荒田強行租借給百姓,加重稅賦,百姓不堪負重,流離失所。
第(1/3)頁
主站蜘蛛池模板:
汨罗市|
大方县|
屏南县|
福安市|
翁牛特旗|
赣榆县|
宜兰县|
达尔|
虹口区|
乐山市|
山西省|
南澳县|
普洱|
本溪市|
永兴县|
托里县|
肇东市|
延津县|
靖远县|
江山市|
颍上县|
原阳县|
建昌县|
永川市|
定西市|
民勤县|
中方县|
炉霍县|
思南县|
勐海县|
仁寿县|
磐石市|
容城县|
仁布县|
利川市|
通河县|
宽甸|
丽水市|
石台县|
钦州市|
余姚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