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“習、習慣了……”江鵲囁嚅,忙想彎腰自己去擦拭。 可沈清徽已經(jīng)單手托起了她的腳踝,然后另一手捏著棉簽給她擦拭膝蓋的傷口。 ——確實是習慣了。 江鵲低著頭沒動,在她幼年的記憶里,其實沒有多少關(guān)于父母的記憶。 只記得在她16歲之前,父母只會在每年的春節(jié)時回來,有時候江志杰也會一起跟著回來——江志杰是江鵲的哥哥,比江鵲大4歲,但同樣的,江鵲對他的記憶也并不深刻。 外婆以前告訴過她,她的父母南下去了淮川打工,當時淮川這個南方城市已經(jīng)很發(fā)達了,從北方的偏遠小鎮(zhèn)到南方的一線大城市,為此還引得鄰里羨慕。 別人都說大城市好,好像在那個年代去了南方的大城市就是遍地撈金。 外婆說,她父母去了淮川也是為了多賺錢,要給江鵲更好的生活條件。 她的父母只過年的時候回來看看,對于江志杰,江鵲其實心里也是有點怕的,因為每次回來的時候,江志杰都在外婆家的客廳沙發(fā)上坐著玩手機,對她也愛答不理。 至于父母更是,也就只有一年給她買一次新衣服,但回回買的尺寸也不對。 再后來,江鵲16歲那年,江振達和陳盼又一次回來過年,只不過這年江振達買了一輛小皮卡車,還逢人炫耀說是當了“包工頭”。 外婆跟她父母在里面說話,說著說著吵了起來,江鵲就坐在院子里撥弄語文書。 外婆說,“江鵲成績很好的,你們兩口子把她帶去淮川上學吧,在這個小鎮(zhèn)子里有什么出路哦?” 江振達不樂意,說,“女孩子讀那么多書做什么?以后還不是要結(jié)婚嫁人的?” 外婆一人護著她,“志杰這小子還不如江鵲,志杰就上了個技校,你們兩口子把他慣的不思進取,以后也就那樣了,江鵲在咱們春新鎮(zhèn)上回回考第一,讓她去上學吧,多個出路。” 江鵲媽媽陳盼也不說話,后來咕噥了幾句,大意就說江鵲是個丫頭,江志杰是兒子。 天漸漸黑了,江鵲在院子里坐著,后來外婆把她帶到屋里,小老太太態(tài)度強硬,質(zhì)問江振達,“江鵲怎么不如江志杰了?我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,我不許江鵲不讀書!” 江鵲是渴望的,總聽人說淮川很發(fā)達,說那里有985、211學校,江鵲的夢想就是好好讀書,考進去,以后就能賺錢帶外婆去大城市住。 但是對于岱省這個人口大省來說,分數(shù)線是相當高的,小鎮(zhèn)的教育資源肯定是不如淮川這個一線大城市。 后來這場爭吵持續(xù)了五天,最終陳盼答應把江鵲帶到淮川。 臨行那一天,外婆叫住江鵲,這個身材矮小并有眼疾的老太太,熬著夜給江鵲做了鞋墊,織了幾件毛衣,讓江鵲一定要好好學習,要比江志杰更出息。 江振達在淮川是個小包工頭,他沒什么文化,隔三差五不回家,回家也無話可聊,陳盼就在一個商場打工,早八晚九,與江鵲相處的時間更少。 也算是再普通不過的家庭了,住在一棟老居民樓里,江志杰一周也不見一次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