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既然技術的瓶頸已經確認不是問題,顧楓心里那個超級ip計劃也終于可以開始規劃, 爭取早日執行起來了。 打開一個空白文檔, 顧楓輕巧地在首行敲下了標題——寶可夢大世界。 顧楓這一次寫規劃書的速度遠沒有此前寫游戲設計書時快, 此時的他,就像是一個苦大仇深的網文小撲街,想的時候一肚子想法,真到寫的時候,經常琢磨半天才能憋出一小段話。 顧楓并不是太清楚前世寶可夢是動畫在前還是游戲在前,但是不重要,既然想要讓ip的價值發揮到最大,那游戲肯定是不能做在動畫之前。 漫改游戲和游戲漫改那可完全就是兩碼事。 除了動畫和游戲,顧楓的計劃中還考慮了小說和電影。 這里的電影指的當然不是動畫劇場版,而是像《精靈寶可夢:大偵探皮卡丘》這樣的電影,畢竟動畫劇場版說到底面向的受眾還是看動畫的那批人,而《精靈寶可夢:大偵探皮卡丘》這樣的二創電影才能夠吸引更多不喜歡看動畫的人。 不過電影的計劃不是特別必要,在規劃中的優先級不用放太高。 至于動畫,顧楓也有一個大膽的想法,他不打算使用動畫原作。 原因很簡單,原作雖然經典,但終究還是偏低齡向了一點,有時候他甚至都懷疑,如果精靈寶可夢動畫誕生晚二十年,它還火得起來嗎?可能真未必。 就寶可夢的題材而言,它是完全可以在故事安排和人物塑造上更加成熟的,畢竟終極目標是游戲嘛,理論上雖然預期中vr寶可夢面向的玩家群體是全年齡段不分性別,但實際上顧楓清楚,真正的核心玩家群體,必然還是18到20多歲的年輕玩家們。 好勝心強、精力旺盛、游戲專研熱情高都是這個年齡段玩家的特點,既然顧楓想要將其打造成劃時代的競技神作,抓住這一批玩家的心自然是重中之重。 所以放棄原作,將動畫做得更成熟便成了勢在必行的選擇。 /130/130254/32085542.html 第(3/3)頁